葵青地区康健中心营运首10月 服务人次少于3万、仅达目标六成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葵青地区康健中心自去年9月底投入服务,至今营运一年。食物及卫生局今日(21日)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中心的服务及活动累计录28,501参与人次,即平均每月约2,850人次。政府于康健中心成立之初,订下每年服务5.5万人次的目标,即平均每月需达约4,583服务人次,而首10个月数据显示服务人次仅达目标约六成,当局称香港中文大学的团队将监察及评估葵青康健中心的服务,2023年首季会向港府提交终期报告。

+2

葵青地区康健中心自2019年9月底投入服务,营运已一年,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回复立法会议员查询时透露,截至今年7月31日,葵青康健中心共有6,390名会员,当中以65岁至80岁组别最多,有3,573人,而45岁至64岁组别亦有1,784人登记,人数最少的是18岁至24岁组别,仅26名会员。

当局又披露,截至7月底,康健中心的服务及活动参与人次累计为28,501,当中有逾两万人次参与健康推广活动或病人自强活动。政府在去年曾指,康健中心每年的目标服务量订为5.5万人次,即每月平均需达4,583人次,惟最新数据显示,中心营运首10月,每月平均只得2,850人次,仅达目标人次的六成。

食卫局指,葵青中心至今连结了约100名来自本区或邻近地区的私营基层医疗医生、专职医疗人员等,体现公私合样的重要性,中心亦已与区内超过30个非政府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包括相互转介会员及机构活动协作,希望为市民提供更完善的医社支援。至于中心的人手规划方面,当局称将于今年年性的医疗人力推算数字中公布。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负责于葵青康健中心首营运期三年内,负责监察和评估葵青康健中心的服务,并于2023年首季向政府提交终期报告。

当局同时透露,除了地区康健中心外,亦有推行普通科门诊公私营协作计划,高血压或患糖尿病人可选择私营服务,截至2020年9月底,全港十八区共有逾500名私家医生及接近37,000名病人参加计划,服务量较去年同期增加接近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