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曾梦想当记者或作家 施丽珊却踏社工路:我不是只帮新移民
施丽珊,香港社区组织协会干事,近年她的形象往往与新移民密不可分;然而,如果不做社工,施丽珊说自己可能会做一名记者,或者干脆成为作家,揸笔揾食,惟因为被第一志愿录取而踏上社工路,这25年来,施丽珊从工作中获得了不少满足感,她说自小热爱抱打不平,“见人哋开心,我都会开心。”
在中港矛盾日趋激化的香港,她的名字经常和新移民三个字联系在一起,施丽珊也因此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网民直呼她是“新移民之母”、又或者蔑称她为“蝗太后”,但是她却不以为意,轻轻回应说,“其实我不是只帮新移民,如果按人头计,我都系帮本港居民多啲,有七、八成都系本港出世的香港人。”
施丽珊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喜欢抱打不平的人,但凡可以帮到别人的事情,她都乐此不疲,“见人哋开心,我都会开心。”做社工已经是第25个年头,她依然热情不减,颇有干劲。不过,她透露自己当初并非意志坚定想要成为社工,更多还是机缘巧合。
学生时代是文青 曾想做记者、作家
1981年随家人来港,施丽珊不但不懂26个英文字母,连在香港常用的广东话亦不谙;忆起童年,她就只有和家人一起挤在一间逼仄的板间房内,与弟弟一起串珠子卖钱的模糊的印象。
人生大约是从上学读书开始变得有趣。中学时施丽珊喜欢阅读,是一个十足的文青,一度想过要揸笔揾食。她看过不少有关内地文化大革命的书,心里曾憧憬成为记者,想要在毕业后写一些针砭时弊的文章。父亲亦看到女儿对文学的热爱,支持女儿大学选读中文系,冀毕业后可以踏上做老师的路。
曾做民主党义工 中学老师埋下社工梦
至于成为社工,施丽珊说更多是受到他人的影响。她说,中学时的老师曾是区议员,将一些公平、正义的理念带给了她,亦鼓励她日后可以报读社工系。
施丽珊其后更曾当过民主党的义工,后来慢慢将社工作为未来的一个方向。施丽珊回忆说,当时有三个选择,包括作家、记者和社工,“不过最后填志愿第一项选的社工,就被录取了。”
虽然没有成为记者和作家,施丽珊的写作能力却没有浪费。社工工作除了对人之外,亦要面对许多政府政策,涉及许多文件写作的部分,更要做研究、设计问卷等等,她形容自己“出名写字多”,“有时去社署开会,佢哋点名话施丽珊写的信最多!”
25年社工路 最遗憾没能力帮到别人
1995年,施丽珊完成学业,其后便进入了香港社区组织协会(SOCO)成为一名干事,转身便是25年的光阴。让她回首这些年,她的回答显得十分“标准答案”——社工工作大多时候令人很有成功感,除了可以帮到他人之外,亦在社区内营造出一种互帮互助的气氛。
访问期间观察施丽珊,会发现她这个人很正面,提起困难总是一笔带过,似是担心痛苦的情绪会传染。直到记者追问,她才说透露经历的痛苦也不少,而最遗憾总是没能力帮到人。她说,曾经帮一名70多岁住笼屋的独身老人申请宿位,花了许多精力和社署斡旋,临近成功一刻,老人却溘然长逝……尽管过去很多年,施丽珊还是忍不住叹息,“住笼屋本身就已经好唔人道……”
接新移民项目 陷入中港矛盾 曾遭陌生人粗口问候
社会对SOCO的认知往往与新移民联系在一起,施丽珊急急澄清,SOCO不是一个只帮助新移民的机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香港的基层,而她自己亦不是只做新移民的项目,“如果按人头计,我都系帮本港居民多啲,有七、八成都系本港出世的香港人。”
SOCO、施丽珊还有新移民,像是无法分开的三个词,施丽珊有些无奈,只不过SOCO在新移民问题上表现突出,令传媒争相报道,所以才会有这种误解出现。她说自己最初到SOCO工作,主要是负责笼屋及板间房住户的个案,后来负责新移民项目的同事离职,她才应上级要求,处理新移民相关的事宜。多年过去,在Google搜索引擎键入“施丽珊”三个字,紧跟著便是新移民的关联词,关于她的新闻也大多围绕着新移民权益的话题。从居港权、单程证审批权、公立医院爆煲再到派钱一万元……每一次都在中港矛盾日益白热化的香港引发诸多争论,有网友称施丽珊是“蝗太后”,协助新移民分薄香港本地的资源。
面对争议,她显得很淡然,认为许多人对香港的情况并无全盘的了解,所以会对新移民有许多的仇恨心态,她更指若没有香港人与内地人结婚,便不会出现新移民的争议。她亦指,是政府许多政策未有考虑周到,有意无意将民怨转移到新移民身上,“我知道大家对新移民的意见好大,更有流言说新移民来港,会令到香港的山上都是住屋……但呢件事到而家都未发生。”
面对这些指责,施丽珊说自己已经习惯。 除了网络攻击外,她还曾被路过的陌生人突然以粗口问候,“算啦,我又唔会同佢嘈,除非佢过来同我交谈,仲有空间嘅,我都会讲。”
鼓励新移民融入社会 施丽珊:So far都觉得自己是香港人
从福建来到香港,在香港成长、工作,服务香港的基层,问施丽珊会否觉得自己“好似嫁给了香港人”,她却笑笑说“边有咁夸张呀”。不过她却很坚定认为自己是香港人的一份子,“So far都觉得自己系”,遭受一些本土派人士攻击时,她说有时会觉得不开心,“点解佢哋会咁谂呢?”
要协助新移民,她常常以自己为例,想尽办法让他们多了解、融入社会,“‘新移民’你要尽力向上,参与社会,关心香港的社会和身边的人,至于人哋是否接纳你,那是他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