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认清3种蚊免被叮 预防寨卡从病媒防起
寨卡病毒疫情肆虐多国,染病孕妇更怀疑祸延胎儿,导致“小头症”。身处亚热带的香港,难免滋生蚊患,不时出现由蚊传播的登革热、日本脑炎个案。寨卡病毒亦有机会杀入本港,尽早防蚊灭蚊,是堵塞寨卡病毒袭港的最佳防线。
医学界相信,埃及伊蚊、白纹伊蚊是寨卡病毒的主要病媒。最新一种推测是巴西常见、俗称家蚊的致倦库蚊,也可能有关连。预防患病,认清楚这3种蚊子,并要加强防蚊措施。
食物环境卫生署资料显示,全世界发现有3,000多品种的蚊,本港录得超过70种不同的蚊子。常见有白纹伊蚊、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以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等10多种。蚊一般于水面产卵,雄蚊一般只能生存一周,雌蚊能活2至3周。为防被蚊叮,由源头截断传播链,最简单是清理家居及环境中的积水。
寨卡病毒相关的3种蚊子习性如下: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
外形:成蚊在胸背和脚都有白色间条
叮咬特性:雌蚊通常于日间叮咬人,约在日出至日落间。吸血高峰是日落前2小时,次高峰是日出后2小时
飞行能力:不强,平均距离约100米
传播疾病:登革热、寨卡病毒
生长环境:孑孓(幼虫)在所有类形的细小积水处,包括树洞、空罐、轮呔等。成蚊虽喜在室外活动,但亦会飞进室内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外形:胸背中央有一对弧形白线。脚上有银环
叮咬特性:白天叮咬最频繁,并能全天叮咬任何人
飞行能力:强,平均距离约400米
传播疾病:登革热、寨卡病毒
生长环境:主要于器皿等人造物品繁殖,也会于天然地点滋生。室内滋生及吸血
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叮咬特性:雌蚊只在晚上凶恶地叮咬动物或人
飞行能力:很强
传播疾病:丝虫病、西尼罗病毒
生长环境:差不多任何有水的地方(如盛水的器皿和污水渠)大量滋生。每一批卵可多达300颗
资料来源:香港食环署、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