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院病人胃留18厘米断管3个月 医护未检查拔出喉管是否完整
撰文: 张善彤
出版:更新:
医护人员无纪录拔出喉管并不完整
医院管理局最新一期《风险通报》指出,一名因急性中风而需长期插上鼻胃管喂食的病人,住公立医院期间多次自行拔出喉管。3个月后,院方为病人照肺时,发现鼻胃管断成两截,其后透过食道胃十二指肠内镜检查,在该病人的胃部取出一条长18厘米的鼻胃管。调查后发现,当时医护人员并未有纪录拔出的喉管是否完整。除此之外,今年第2季亦有另外3宗遗留医疗物料在病人体内的个案。
病人“无情力”或扯断喉管
外科专科医生朱建华指,鼻胃管断成两截、遗留病人体内的情况非常罕见,“(鼻胃管)很坚韧,很难扯断”。他不排除是病人的“无情力”令喉管截断。朱表示,喉管遗留在胃部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有可能影响胃部收缩。不过,即使喉管遗留体内,多数会自然排出。院方会定期为病人更换喉管,以防喉管擦损病人鼻黏膜、喉管栓窒、堆积沉淀物的情况出现。
“头低脚高”拔喉 防空气入血管
另外,今年5月,玛丽医院发生严重医疗事故。一名83岁急性心脏病的男病人,因入住玛丽医院深切治疗部,并插上静脉导管。两日后,病人情况趋稳定,但怀疑其后护士为其拔除喉管时却未按正常程序,令病人死亡,临床显示病人死于血管栓塞或心脏病,估计是拔喉时有空气进入血管,引致栓塞。要避免拔喉时有空气进入血管,拔喉时应将病人置于头低脚高、形成10至30度角的姿势、指示病人在拔喉时深呼吸闭气、或用手按著插口。
【风险通报】公院药物事故增1.6倍 崔俊明:多新毕业医生加入医管局推两招减医疗事故 年资浅医护定期上堂公院去年第四季录9宗医疗事故 病人眼睛留手术幼管“残骸”联合医院医疗事故 男病人跌落床脑出血 须紧急开脑
公立医院在2016年第2季合共呈报的10宗医疗风险警示事件,包括5宗病人自杀、4宗手术或介入程序后遗留医疗物料在病人体内,以及1宗血管空气栓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