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坪洲长者求医难 年轻男中医率义工队亲义诊 获人道年奖
港人工作繁忙,难得挨到周日不如倒头大睡,但年轻注册中医林家扬每周完成6日诊症后,休假日仍是“特别诊症日”,近6年来风雨不改,每月搭船到坪洲,亲身为岛上长者提供中医服务,义举不限本港,他每年不惜攀山涉水,多次远赴内地山区义诊。仁术仁心,原来自小培养。中医父亲以医术助人,林家扬紧随父后;在旧式唐楼成长的岁月,让他看尽长者的艰苦生活,立志当中医助人。林医师长大后毋忘初衷,无法掩面不见偏远地区的医疗需要,希望“帮得一个得一个”,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林的助人之心更感染病人、中医药学生加入义工队,足迹遍布内地偏远山区,获颁今年度香港人道年奖。
注册中医师林家扬生于中医世家,亲历父亲如何以医术助人,并获得病患的感激和尊重。他自小视父亲为偶像,立志要成为中医,还是小学生时已在父亲的中医诊所“实习”,不时与病人聊天、按穴位。而林家扬小时住旧式唐楼,眼见老人家患病受苦,不时又需要负重物上楼,小时力气不足无法帮忙,但画面犹如种子栽种心头,成为日后帮助老友记的驱动力。
林医师约6年前开始参与社福机构主办的义工活动,自此每个月便预留一个周日,赴离岛坪洲探访老人。他发觉岛上老人家有许多医疗需要,“南丫岛、长洲有医院和诊所,坪洲只有一间健康院,还要在山上,老友记宁愿忍痛都不会去看医生,又会自己乱吃止痛药”。于是,3年前他开始在探访服务加入中医元素,现时正服务岛上30多户老人家。访问当天,林医师如常到坪洲为老人家义诊、拔罐、艾灸等。
不知道按穴位帮到她(邝婆婆)多少,但肯定(义工)小朋友治愈了婆婆的心灵。
除了医病,还要医心、医人。许多坪洲长者的子女在市区生活,独居老人们生活孤单无依。林医师的一位服务对象邝婆婆因与邻里关系欠佳,容易情绪波动又常常哭。林说,其实一些简单的关心、按摩等简单的身体接触已可开解老人家,有一次他教一名四岁小朋友为邝婆婆按“开心穴”,婆婆笑逐颜开,更喜极而泣,林医师笑言“不知道按穴位帮到她多少,但肯定(义工)小朋友治愈了婆婆的心灵”。
10岁童受感动跟随“实习”义诊 盼当中医助人
从父亲身上承继医者仁心,林家扬再将这份爱传扬开去,有中医同业、母校的中医师弟师妹、甚至其诊治的病人受感动,加入坪洲义工团,现已招募了约5名中医师、10多名中医学生、30名义工定期服务。当中年仅10岁的余柏熙因爸爸向林医师求诊而认识彼此,去年暑期开始,柏熙每月到坪洲服务并从中学习按压穴位、按摩等,又学以致用为患痛风的爸爸按穴位纾缓痛症。柏熙说:“将来想成为一名中医师,因中医帮到好多人。”
林家扬一周工作6天,加上各类义工服务,一周只能跟父母吃一、两顿饭,但家人不但支持他,更会“父子档”北上义诊;同是中医师的女朋友也会跟他四处当义工,林家扬笑言,这是俩口子拍拖的时间。
专服务偏远地区居民 望帮得一个得一个
愈是参与义务工作,愈让林医师看见偏远地区人士的医疗需要。林曾在内地西安偏远山区探访一名下肢不能活动的婆婆,她的右手跌断至扭曲变形却未得到治疗,受尽疼痛折磨的她问林医师:“我到底甚么时候才可以死?”林忆述,义工们都心疼得哭起来;另一次在广东清远一所学校为学童做身体检查,当时小朋友才得知自己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他只希望“帮得一个,得一个”,没想到小小的举动已有机会改变他人一生。
林医师仍继续走这条义诊之路,未来希望邀请有志的西医、专职医疗人员加入坪洲义工团,以中西医配合优化服务,他也希望招募更多志愿者到内地不同村庄,服务更多有医疗需要的村民。林家扬获红十字会颁发2016年香港人道年奖,成为今年6名得奖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