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商人针对家长心态 借填色比赛推销2万元英语教材

撰文: 梁焕敏
出版:更新:

“ 赢 在 起 跑 线 ”被不少家长奉为培育子女标准。有商人捉紧家长心理,借举行各类活动或比赛之名,实际推销教材,甚至透过学校派发宣传单张,令家长误以为产品或服务由校方推荐。
消委会近日接获有关推销辅助教材不良手法的投诉,当中有公司以填色比赛吸引家长,当其接获通知去领取证书及赠品后,职员会被其子女的英语水平较弱,游说投诉人购买约值2万元 的英语教材;另有公司以家访为名,登堂上门推销打电话问功课的服务,有家长误以为是学校到访而中计并购买了有关服务。消委会提醒家长收到有关学习教材的推销时,应按子女实际学习需要及时间分配而选购有关服务,及于填写问卷、表格及抽奖等都要求参加者填写个人资料,消费者应小心保护个人资料。

消委会提醒家长应按子女实际学习需要及时间分配而选购,向老师或有经验人士查询教材或服务的实用性。(吴钟坤摄)

借搞填色比赛 推销2万元教材为真

消委会接获两单个案,当中有投诉人的女儿经学校取得表格,参加一项填色比赛,并接获通知到关有公司领取证书及赠品。抵达后职员提议为其女儿评估语文能力,费用全免,结果显示其英语能力较弱,职员又指其女儿就读学校排名不高,若不提升英语能水平,难以与人竞争。

职员游说投诉人购买约值2万元的英语教材,声称足以应付任何一间学校的考试及面试。投诉人看见公司内贴有不少其他家长的“好评”,于是答应购买。付款时,职员提醒投诉人如交回意见书,可获赠超市礼券。投诉人接获教材后向学校教师查询,教师指该教材无甚特别。

投诉人认为填色比赛不应暗藏推销名目,怀疑公司以礼券吸引家长留下“好评”,营造产品受欢迎的假象,因此向本会投诉及要求取消交易。涉事公司负责人拒绝退款,不认为其销售手法有问题,强调交易经得到同意,投诉人表示会循民事途径要求退款。

消委会提醒家长为子女填写个人资料时慎重衡量所收集的范围及用途是否合理。(资料图片)

推销员扮学校家访推销服务

另一投诉人怀疑有人非法使用个人资料,推销功课支援服务。投诉人指,推销员登门造访,且能正确说出其子姓名、就读学校及班别,声称造访目的是进行学业问卷调查。投诉人误以为是学校派员家访,向对方透露儿子的学习情况,对方随即介绍功课支援服务,声称适合投诉人的儿子,并著投诉人签名登记,期间未提及收费事宜。

投诉人指虽然对方未有具体解释服务内容,但眼见单据上印有的名称疑似福利机构便掉以轻心,对方在投诉人签名后要求收取服务费,又称费用较光顾补习班便宜。投诉人本著为儿子著想,支付了4,500元。当晚,投诉人的儿子称未听闻学校安排家访,又指购买“打电话问功课”的服务对学习帮助不大。投诉人向学校查询,校方明确表示家访前会先通知,亦不会委托补习公司代劳。投诉人多次致电该公司但未获回复,遂向消委会求助。

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家长须格外小心类似的销售手法,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学校亦须注意经校方派发小心类似的销售手法,避免不必要的开销。学校亦须注意经校方派发的宣传单张内容是否清晰无误,及会否隐藏商业目的,清晰向家长说明产品、课程或活动与学校的关系、与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家长有权决定是否购买。

消委会提醒家长,收到有关学习教材的推销时留意以下三点:

1)应按子女实际学习需要及时间分配而选购,向教师或有经验人士查询教材或服务的实用性,避免误选不合适或过量购买课外练习而造成浪费;
2)推销员或会以“限时优惠”等推销手法,吸引消费者仓促下决定。部分教材或服务收费不菲,切忌在被催促下冲动购买,因小失大;
3)不少手机应用程式、填写问卷、表格及抽奖等都要求参加者填写个人资料,消费者应小心保护个人资料,慎重衡量所收集的范围及用途是否合理。如有疑问,可向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了解。

另外,消委会提醒商户无论透过任何途径推销,例如经学校派发等,都必须确保推销内容清晰无误。如果商户在销售过程涉及误导、失实陈述或隐瞒重要资料,有机会触犯《商品说明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