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求存|电影制作停顿 《十年》导演欧文杰吁穷则变、变则通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全球有如被按下暂停按钮,工作、日常生活都要停一停。对不少人而言,今次是严峻处境,但对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欧文杰而言,疫情为创作人带来歇息空间,有更充裕时间静下来创作、做资料搜集。
“其实今次对我哋嚟讲仲系好嘅影响,做多啲深耕细作”,欧文杰直言疫情造就思考机会,令创作力更大。不过他亦明白行内不少人面对零收入困境,提出行内人或可暂时转型尝试不同工作,“我提出呢样嘢实被人闹,但有句说话系‘穷则变,变则通’,改变下心态或者有其他收获”。

疫境求存之电影业界系列:

电影制作停顿 《十年》导演欧文杰吁穷则变、变则通

凭《金都》夺金像奖新晋导演 黄绮琳忧上映无期

今年仅开拍两部电影 停制作幕后零收入 冀投资者出手

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欧文杰认为,疫情为创作人带来歇息空间。(卢翊铭摄)

疫情下可反思创作:逆境更加逼到一啲嘢出嚟

《十年》、《树大招风》都是近年具代表性的本地电影,欧文杰同为两套电影的导演之一,更凭《树大招风》获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项。屡获殊荣,但他却是十分率性,穿上拖鞋做访问;说话直白,亦不时大笑。

他接受《香港01》访问时解释,因电影行业中岗位不同,幕后人员一年可参与三至四套电影的拍摄工作,但导演等创作人可能两至三年才有一套作品。因此疫情对他而言,更带来正面影响,更多时间进行创作,“资料搜集个啲无大影响,反而可以反思到创作点做”。

在逆境下,欧认为更可激发创作:“太平盛世、嘻嘻哈哈唔会谂得太多,舒服未必系最理想创作环境,逆境更加逼到一啲嘢出嚟”。疫情亦改变平日工作模式,欧文杰形容往日有如“困兽斗”一样,与其他创作人在办公室中不停做资料搜集。现时则可留在家中,以视像方式沟通,“倾完就收线,多咗时间睇下片、做下其他嘢”。

有啲嘢(工作)可能同本质好唔一样,但当你可以转变一下心态嘅时候,可能都会得到其他嘢,尤其对创作人嚟讲生活就系艺术,香港人更加系出晒名有弹性。
欧文杰

冀政府支援须适时

港府在疫情中对电影业帮助较少,欧认为本港电影业对投资者而言有太多掣肘,“又赚唔到钱又唔开心,太多嘢令投资者却步”,建议政府长远应有更多政策支援,如免税等。短期内应向电影业,尤其“无工开”的人员提供支援,但欧强调支援须适时,“一棵植物就死,三个月之后先淋水有咩用?”

拍《树大招风》四年零收入

他认为电影工作者不应寄望政府资助可解燃眉之急,反而应思考或可以先转型尝试其他工作,并大笑称“我咁讲实被人闹!”欧以自己为例,坦言创作《树大招风》时有四年时间零收入,因此为小朋友补习、到会计师楼拍片及大学教书等帮补生计,“都有啲觉得好似唔啱,明明我系导演、编剧”。

但在兼职的过程中,欧却有不同的得著。“帮小朋友补习中文要用普通话,所以先有创作《十年》入面“方言”嘅念头;会计师楼拍片都要著晒西装,好唔惯,就将呢啲感受摆入《树大招风》”。他勉励同行虽其他工作性质与电影业不同,但改变心态或有其他收获。

希望业界现时可“由头耕好呢块田”

近年本港与内地合拍片涌现,但疫情下合拍片首当其冲要暂停。欧文杰认为合拍片原本并非问题,可提供多一个机会给业界,但如果只剩下合拍片,或合拍片令本地电影减少,问题才出现。“究竟合拍片系咪出路?相信业界经历完社会运动同疫情都会返香港,因为内地资金上,或者对香港导演都有芥蒂”。

欧形容香港电影已是一块“瘦田”,希望业界现时可“由头耕好呢块田,但系种好块田不单止靠新一代导演,好依赖前辈返嚟将香港电影再发扬光大”。他指新旧导演一起拍更多本地电影,重新建立香港电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