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求存|今年仅开拍两部电影 停制作幕后零收入 冀投资者出手

撰文: 黄金棋
出版:更新:

电影是“梦工场”,除了用影像将观众带入五光十色梦境外,亦让台前幕后实现梦想。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冲击下,有幕后制作人员坦言有如梦醒,或要面对现实,迫于无奈转行。
电影数码影像技术员(DIT)大通从事电影幕后工作逾八年,今年只开过三日散工,零收入下,花光积蓄后就要转行,他遗憾地说,就似一个梦没有了。
后期制作人员协会会长陈树帜表示,据了解今年仅得两部电影进行拍摄工作,明年或只有这两部港产片上映,他希望政府可提供免税等支援措施,吸引投资者,令业界有更多工作机会。

疫境求存之电影业界系列:

电影制作停顿 《十年》导演欧文杰吁穷则变、变则通

凭《金都》夺金像奖新晋导演 黄绮琳忧上映无期

今年仅开拍两部电影 停制作幕后零收入 冀投资者出手

大通指现时收入亦减至零,只靠积蓄及妻子的收入支持一家四口生计。(龚嘉盛摄)

妻子收入撑起一家四口

2012年投身电影行业的大通,曾做过制片部、副导演及后期公司等不同岗位,现时为DIT,即纪录及保存每日所拍摄的电影片段。他曾经试过凌晨四点工作,至翌日凌晨一两点才放工回家,面对“非人”般的工作时间,大通笑言全因对电影的热情,“由细睇港产片大,觉得画面好靓,好钟意电影先入行,唔钟意就挨唔到啦!”

但在疫情下,大部分电影都要停拍,大通的收入亦减至零。“2019年都拍过三、四套戏,3月到12月都有工开,但一到今年,只系得2月开过三日工,又唔知几时先再开工”。他坦言现时只靠积蓄,以及妻子的收入支持一家四口生计,“又要交租,又要凑住两个小朋友,使钱要就住就住”。加上他要照顾停课的子女而无法做兼职,经济压力十分大。

似梦想没有了 心痛无香港制作

被问到若花光积蓄后有何计划,大通低下头沉默数秒,回应“都无办法,要面对现实,唔想做呢个决定,几遗憾都要转行”。大通慨叹当初为梦想才进入电影业,亦希望可“同小朋友讲呢套戏爸爸都有份㗎”,但现时无奈可能要转行,直言“好似无咗个梦咁”。

大通又指,不知何时才再有工作,“睇唔通前路,如果无晒香港制作电影系最心痛”。他希望政府可为业界提供支援应急,渡过今次难关,让幕后制作人员有本钱等待电影业再起步。

后期制作情况更严峻 行业将亡

陈树帜入行逾30年,曾制作过《最佳拍档》、《富贵兵团》等经典电影。见证行业兴衰,他指本港电影业由最蓬勃时一年可有200至300多部电影上映,至去年只得51部,今年在疫情下更只得两部电影拍摄中,预料后期制作情况更严峻:“电影要拍完先再制作,就算今日有戏拍,后制都要年尾先有工开,30几年嚟未试过咁恐怖!”

经历过2003年沙士及现时疫情,陈认为今次情况更恶劣,因沙士时社会只是暂时停顿,“电影当时都可以赚钱,好多人等个机会,疫情一过就重新投入产业”。然而他指今次疫情未见到如此情况,“畀我哋感觉系个行业就快死,好悲观”。

疫情只是电影节困境的催化剂

陈续称“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认为今次疫情只是催化剂,希望政府长远可参考东南亚其他国家,为投资者提供免税等优惠。而在短期内则可提供现金支援,留住如大通这种有经验人员,“啲人走咗就无,唔想香港电影变成历史”。

英皇将投资十部港产电影 本地取景聘本地人制作

日前“英皇电影”及“天下一电影”宣布,将共同合作投资、制作及发行十部港产电影,主要于香港本地取景以及聘用本地电影工作人员,计划于下半年度开始拍摄制作。两间公司强调,希望在这个非常时期,为香港电影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