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专访│医管局阵线余慧明拟争卫生服务界议席:要改变体制

撰文: 郑翠碧
出版:更新:

“医管局员工阵线”于2月初发起五天的医护罢工,要求政府“封关”以堵截病毒输港,引发不少争议。市民印象最深刻的,是发起罢工的主席余慧明,回想起那段时期,她坦言“每一步都沉重”,幸得到会员支持及同行。经过罢工一役,余慧明认为医院管理局受制于政府,即使医护人员争取的诉求合理,医管局也不能提出实质回应,令她更渴望深入政府体制之中,推动更深远的改变。她有意参加9月的立法会选举,出战卫生服务界,争取民主派议席过半。资料显示,卫生服务界议员席位自1988年起,一直由泛民参选人当选,现任议员李国麟已做了四届。(抗疫系列报道)

相关文章:新冠肺炎.专访│工会主席:若无封关 港疫情或如外国般失控

2月初,医护罢工,工会主席余慧明在玛丽医院带领医护表达诉求。 (资料图片/李泽彤摄)

中大毕业任护士 因电子派药系统申请转职

余慧明现时于医管局医疗信息部门任职助理行政主任,她曾被质疑既非医护人员,又为何代表医护发声。不过,其实她毕业于中文大学医学院护理系,2010年加入医管局,任职内科护士,一年后转到深切治疗部。医管局其后转用电子派药系统,余慧明眼见有同事因失误而被迫辞职,她不满管理层只把出错归咎于同事,无视电子系统及人手不足的问题,她因而在2017年申请调职到总部的IT部,盼亲身了解改良一个电子系统的难度,在体制中推动改变。

2014年占领行动前,余慧明自言曾“不理世事”,不太留意时事,但2014年9月28日政府投下的催泪弹,触发她开始关心社会,可是其后眼见政治打压不断,无力感过重,她重新过“港猪”生活。及至去年因《逃犯条例》修订而有百万人游行,激发她再次关注社会议题,“见到政权愈嚟愈可耻,管理层愈嚟愈无能”,她毅然与其他医护人员筹组工会,更出任主席一职。

▼回顾2月初医护罢工情况▼

+12
余慧明坦言,罢工时每一步都沉重,压力十分大,幸得到会员支持及同行。 (廖雁雄摄)

回望罢工五天,余慧明坦言压力很大,“唔止背负住会员负担,我哋嘅诉求亦关乎市民公共卫生安全,每一步都沉重。”但她指,没有参与罢工的医护人员亦十分支持工会,数千人实名联署交予医管局表达支持,会员的同行及鼓励是她动力的来源。

即使遭解雇:工会会继续存在

医管局主席范鸿龄明言无权不追究罢工事件,早前发出的信件亦暗指或会扣减薪酬。被问到会否担心被裁,余慧明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包袱,她个人及家庭负担不算重,“如果我系主席都唔敢行出嚟,相信无人会愿意行多一步。”她亦深信,工会不会被击倒,“如果佢炒我,或者唔续约,相信都会有另一个主席顶上,工会会继续存在,力量唔会消失。希望医管局唔系解决个人,而系解决问题。”

要争取到合理工作时间、人手比例等,全部都系政治议题,因为需要同医管局、政府谈判。
医管局员工阵线主席余慧明
2月初,医护罢工,工会主席余慧明及副主席罗卓尧正在商量。 (资料图片/高仲明摄)

入议会可“有多个身份令医管局回应问题”

2月初发起医护罢工,余慧明初尝与医管局高层、政府官员正面交锋,促使她萌生参选的念头,希望更深入政制之中,以求带来更大的改变。她称,自己正考虑参加9月的立法会选举,出战卫生服务界,她解释,医管局不愿认可“医管局员工阵线”是工会,对于工会提出的事项很慢才回复,她相信若成功当选,可以“有多个身份令医管局回应问题”。

社会上有声音质疑医管局员工阵线“政治行先”,余慧明直言“工会不可能完全与政治脱勾”,她解释,工会不单为会员谋福利,更重要的是争取员工权益,“要争取到合理工作时间、人手比例等,全部都系政治议题,因为需要同医管局、政府谈判。”

她认为在医护罢工一役中体会到现今的政府专制,而医管局受制于政府,对医护人员的声音可以充耳不闻。她举例指,工会提出个人防护装备不足问题,是合理的诉求,医管局若是负责任雇主,理应作出回应,但现实却非如此。她质疑政府指示医管局不可对工会行动作出任何回应,“佢惊如果有回应,就代表话畀香港人知,只要有大规模罢工,管理层、政府就会跪低,佢哋惊香港人会有更大规模罢工、反抗。”

认为立法会如能反对所有法案 可迫令政府停摆

余慧明相信,若民主派夺得立法会过半议席,可以借着反对所有法案,迫令政府停摆,以及回应去年民间就反修例事件提出的五大诉求。她透露,虽然卫生服务界以往予人印象较为保守,但工会近日联同中大进行的调查发现,约八、九成会员支持工会派理事出选,亦有过半人认同反对所有议题的做法,她直言颇为意外,但亦给予她动力走出来。

泛民主派向来反对功能组别,被问到为什么会选择参加卫生服务界选举,余慧明称,现时可以在功能组别选举投票的,不是有钱就是有地位,反映是制度令到选举变得不公,她反问道:“其实系政府令功能组别变成小圈子选举,如果所有打工仔都喺业界有一票,功能组别真系唔应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