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基金|保就业计划三大漏洞未堵 工会忧打工仔照被减薪被裁

撰文: 黄咏榆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财委会早前通过涉及1,375亿元第二轮抗疫基金,当中810亿元用于“保就业”工资补贴计划。不过,在财委会通过翌日后,有工会便收到工友求助,被公司要求减薪三成。职工盟主席吴敏儿指,保就业计划仍存多个漏洞,包括无法改善打工仔被减薪、被裁员的问题。有经济学者亦认为,欠监察机制下,“到底雇主拎咗钱,系咪真系会畀雇员?”

▼保就业计划问与答▼

+1

政府发言人昨日(20日)表明,将尽快推出承担额达810亿元的“保就业”计划,补贴雇主5成工资,津贴上限为9000元,为期6个月。雇主须签署承诺书,承诺在补贴期间不会裁员,并全数用于支薪,首付津贴将不迟于今年6月发放;有供强积金的自雇人士,亦获发一笔过7500元资助,料上述措施可惠及逾26万名雇主及其170万名员工,以及约21.5万名自雇人士。不过,若雇主“中饱私囊”,政府则尚未公布详细罚则。一、无法阻止雇主减薪、要求员工放无薪假职工盟主席吴敏儿直言,在财委会通过第二波抗疫基金翌日,工会已收到求助,有任文职的打工仔反映,雇主要求减薪三成,同事需就此签署自愿同意书,“1月时已经减咗两成”,直斥计划只是“保职位,不保人工”。二、只对人数不计人头另外,劳福局局长罗致光早前亦表明,计划“只对人数不计人头”。吴敏儿表示,雇主可解雇职员,再以较低人工请人,“炒咗个拎2万人工嘅,再用最低工资请返个人。”另外,她更指出有机会出现“人皮灯笼”员工,雇主或伪造签到簿纪录,从而骗取补贴。

三、只靠雇员、工会举报 罚则未明吴敏儿认为,在欠缺监管机制的情况下,即使罚则多重亦难有成效。政府曾说要靠市民、工会举报,她反问“唔通每个工会派人落去公司查?”她认为工会透过与公司签集体谈判权协议,方可监察实况,并有实则文件支持。

经济学者忧计划现乱象 难保就业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指,不少企业自去年6月起,受反修例示威冲突影响,再加上疫情冲击,已出现现金流问题。对于计划可否达“保就业”的效果,他亦感到质疑,“到底雇主拎咗钱,系咪真系会畀雇员,可能佢会拎去还债或者交租。”庄亦指,部分行业租金才是最大支出,加上生意环境差,可能仍会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