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宿舍遥遥无期 居㓥房单身女子入住青年共居空间重获新生

撰文: 王洁恩
出版:更新:

刚踏入社会便被逐出家门,一个女子要找片瓦“遮头”,除了㓥房几乎别无他选。为了一个六十呎㓥房,家嘉每天穷得只能吃公仔面,甚至宁愿在街上流连,也不想回到那个难言安乐的“蜗居”,“当时电视成日话政府推行青年宿舍,但上网揾亲都话仲计划紧。”她后来遇上东华三院的青年共居空间,终于有自己的家,租金较㓥房便宜近半,“依度30岁前都可以继续申请,两年后我未够30岁,希望可以续多一次。”由儿童之家、到入住㓥房,家嘉终于在共居空间,找到重过新生活的契机。

家嘉说,对她而言,“福全。共寓”让她感受到家的感觉。(高仲明摄)

妈妈早逝,家嘉与兄长几乎在儿童之家长大。成年后不再是“儿童”,只能按规矩离场,后来社工为两兄妹安排公屋。数年后,哥哥想成家立室,要求家嘉搬走,在某年的万圣节夜,哥哥一怒之下踢向厕所门,站在门一侧的她顿时头破血流。

宁在公司“OT”、超市商场流连不回“家”

二十出头不久,一声“遂客令”下只能到处寻觅一个安身之所。但在香港这个寸土值万金的地方,要有一个住所并不容易。她曾看过套房,又曾打算与他人合租,寻寻觅觅下,最后亦只能负担㓥房。约六十呎的空间,家嘉宁愿在公司“自愿OT”、在超市和商场流连,也不愿回到那细小无窗的单位,“放工超级市场多减价(货),商场又有免费冷气。”

在细小的空间内,厕所只能容纳一人走进,坐厕之上就是洗手盘和热水炉,每当家嘉忆起当时的环境,仍会感到心悸。

家嘉说,她从未试过拥过一只公仔,早前托朋友在日本买了第一个玩偶,对它爱不措手。(高仲明摄)

青年宿舍政策出台九年 四项目落成无期 暂得80宿位落成

“𠵱家见到公仔面都唔想食”

“以前真系好穷,曾经穷到一日只够钱食两个公仔面,真系食到呕,𠵱家见到公仔面都唔想食。”在学生时期入住公屋,家嘉仍要交租,虽然独租㓥房时已投身社会,但租金高昂,全职上班再加上兼职补习,收入仍近乎“月月清”。

㓥房的水电费更“重皮”,邻居开冷气时,冷气窜出走廊,她只能偷偷打开房门,让冷风溜进房内。

当时电视成日话政府推行青年宿舍,但上网揾亲都话仲计划紧。
家嘉
家嘉笑言,现时居住环境舒适,不单有梳化坐,更有电视观看。(高仲明摄)
+3

受惠储蓄计划    心愿冀“补牙”

后来租约将满,家嘉发现了东华三院“福全。共寓”计划,有幸报名并成功入住,租金便宜近半,她笑言:“环境舒服咗,有梳化坐,又有电视睇。”

入住共居空间后,受惠于计划,家嘉终于可一尝储蓄滋味。“福全。共寓”提供储蓄计划,若参加者每月储蓄300元,将提供额外可获100元,即有3:1的储蓄配对金额,资助金额每月最高限额为1,200元,在租约完结后发放。屈指一算,家嘉两年后可获11万元。

11万元非小数目,原以为她有甚么梦想要实现,但她却最想看牙医。原来因为蛀牙,她的三只牙齿已蛀得碎掉,仅留下三个空位,加上智慧齿横向生长,令家嘉困扰已久,“睇过牙医,就算用平嘅方法,每只牙都要大约5000蚊,智慧齿要万几蚊一只。”

家嘉说,以前不能负担牙医的高昂费用,日后获发积蓄后将会补牙。(高仲明摄)
“福全。共寓”计划主任罗秀英说,现时“福全。共寓”的入住率达9成。(高仲明摄)

出租率达九成

“福全。共寓”计划经理罗秀英说,东华三院自资翻新大角咀福全街56号及菩提街1号大厦,并拨出两层作青年共居,成为如今的“福全。共寓”。

她说,“福全。共寓”共有40个床位,入住率达九成,连计水电及煤气费,月租仅3000元,“见到好多年轻人都开心咗、安乐咗,唔洗再怕业主加租。”

家嘉坦言,在儿童之家的岁月,令她更适应居住在青年共居空间。(高仲明摄)

家嘉是个乐观开朗的女孩,谈到过去的悲伤事,没有表露出自怨自艾的态度。27岁的她终于有一个“家”,但对于未来,她却没有多想,“依度30岁前都可以继续申请,两年后我未够30岁,希望可以续多一次。”在香港,年轻人要计划未来的蜗居,或者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