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耀中幼教学院新校长:政府应多承担 幼师全学位化为目标

撰文: 邝晓斌
出版:更新:

耀中幼教学院今学年迎来新校长,曾任港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的袁海球去年9月正式上任,锐意将教研并重、国际视野及创新思维,注入这所年轻的专上院校。袁海球接受《香港01》访问时谈及,幼师要首先具备教学视野、国际视野及创新思维,投身教学后才能成功培育香港的下一代,从幼儿阶段开始打稳根基,“正如一棵大树需要大量树根抓紧泥土”,认为幼儿教育值得有更大发展,指虽然政府近年投放多资源至幼儿教育,但当局能承担更多责任,在具备充足资源的情况下,未来可探讨参考部分欧洲国家的经验,以幼师全面学位化作为目标。

袁海球认为耀中的教育理念讲求尊重、信任儿童,相关理念对学生成长尤其重要。(邝晓斌摄)

幼儿教育如大树抓紧泥土

袁海球曾先后出任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主任、分部主任以及副院长等多个职位,累积超过20年教学及管理经验。他接受《香港01》专访时谈及,去年离开执教逾20年的港大,到2018年获升格的耀中幼教学院担任校长,原因在于幼儿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更大,他解释:“幼儿教育其实是重要根基,正如一棵大树需要大量树根抓紧泥土,香港的幼儿教育值得有更大发展。”

耀中的教育理念讲求尊重、信任儿童,袁海球认为这些理念对学生成长尤其重要,因此对幼儿教育准教师有所要求,负责培训准教师的教职员则必须教研并重。袁海球认为,自资院校亦应多做研究,教职员具备研究修养,才能在教学培训上做得更好。

准幼师应具备创新思维及想像力

对于幼师课程学生,袁海球认为教学视野、创新思维及国际视野同样重要。袁强调,不少父母的想法仍停留于“我学过嘅佢(子女)都要学,我识嘅佢都要识”,但幼师的目光应看得更远,学生所学的知识,未来应要“用得著”,因此准幼师要先具备创新思维及想像力。袁引用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说法:“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耀中幼教学院有三分之一人是非华语学生,全部学生可到国际学校及本地学校实习。(邝晓斌摄)

本地幼园近年推双语双班主任制 准幼师应具备良好中英文能力

目前学院有三分之一人是非华语学生,全部学生可到国际学校及本地学校实习。袁海球说,传统本地幼稚园近年开始推双班主任制,即每班各设中英文班主任,实行双语教学。因此,准幼师应具备良好中英文能力,应付上述要求;在资源许可下,亦可考虑让准幼师学习第三语言,配合国际学校的需求。

2020年中学文凭试(DSE)将于4月底开考,袁海球表示,有意入读的应届考生在符合入学最低要求下,同样需经过面试程序。他表示,校方要求学生能以英文沟通及学习,因此整个面试将以英文为主要语言;由于学生毕业后大多投身幼教,因此希望学生能有爱心、有责任。

袁海球认为,在政府资源支持下,免费幼稚园计划学校不会大量倒闭,疫情过后对幼师的人手需求一样存在,幼教毕业生依然具竞争力。(邝晓斌摄)

入读幼教课男生仍属少数 仅占一成

袁海球形容,近年入读幼教课程的男学生有所增加,惟现时校内男学生只占约一成,他笑言仍未能能冲破文化局限,但实际上,由于男幼师数量少,所以男毕业生更容易觅得教席。

料疫情过后幼师需求仍存在 毕业生仍具竞争力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俗称武汉肺炎)疫情下,袁海球相信所有行业均会受影响,即将毕业的准幼师亦会面临挑战,但他认为香港目前有超过1,000间幼稚园,大部分属“免费优质幼稚园”计划,在政府资源支持下,相信该批学校不会大量倒闭,疫情过后对幼师的人手需求一样存在,毕业生依然具竞争力。

谈及幼教行业的未来发展,袁海球认为,香港的幼儿教育“做得唔差”,政府近年投放更多资源至幼儿教育,例如免费优质幼稚园计划。他认为,随著社会对幼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能承担更多责任,投放资源至师资培训;具备充足资源的情况下,未来可探讨参考部分欧洲国家的经验,以幼师全面学位化作为目标,提升教学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