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易刺激皮肤出湿疹 医生教“开源节流”保湿抗干燥

撰文: 张美兰 朱韵斐
出版:更新:

随着秋风卷至,皮肤亦渐转干燥,入冬后不少人的手脚会泛红脱皮、痕痒难当。有皮肤科医生教路指,入冬前要学懂为皮肤湿度“开源节流”,谨记勿用太热的水洗澡或过度清洗皮肤,避免皮脂流失;女士的润肤品亦要“换季”,因应天气转换较保湿的产品。

洗澡时勿用太热的水或过度清洗皮肤,避免皮脂流失。(资料图片)

踏入秋冬,温度、湿度下降,皮肤容易因皮脂分泌不足而令皮肤水分流失。皮肤科专科医生林嘉雯说,在天气转换、湿干空气交替时,更易刺激皮肤出现湿疹,主要在脸颊两边、膝盖和手肘后的折位、颈部出疹。

林嘉雯医生提醒市民宜于入冬前学懂为皮肤湿度“开源节流”。(罗君豪摄)

透明质酸抓住表皮层水分

要防止皮肤干燥先要戒掉坏习惯!林嘉雯提醒,即使天寒地冻,也不要用过热的水洗脸和洗澡,否则会减低皮肤的保湿力。曾有病人每次洗脸同时使用3种洗脸产品,破坏了皮肤角质,脸上出红疹、脱皮和痕痒。她提醒,大众不应过度使用清洁用品,以适度保存皮脂。

在“开源”方面,市民要选择适合个人肤质的护肤品。市面上的护肤品成分各异,林嘉雯指,有效的保湿成分大致分3类(见图表),例如可在皮肤上形成锁水保护膜的凡士林、抓住表皮层水分的透明质酸,及填补角质细胞之间空隙以锁水的动物油脂等。至于“分子酊”能减少水分流失,并使皮肤柔软平滑,适合敏感性皮肤使用。林嘉雯补充,油性肌的人士,可转用较滋润的洗脸产品以保留皮肤上部分油分,再涂化妆水已足够;干性皮肤人士可使用油分较重的护肤品如乳霜;混合性皮肤人士可考虑于油分较多的“T字位”和较干的脸颊涂不同的护肤品。若在转天气后常感皮肤绷紧、泛红,或需增加每日涂保湿品的次数,甚至转用更滋润的护肤品。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