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理大研发“香港制造”防护面罩 日产万件供医管局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蔓延,医护装备供应紧张,相继有政党、商界等宣布设立口罩生产线,理工大学亦宣布与医管局合作推出“香港制造”医护防护面罩,首批装备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在短时间赶制,预计本地工厂今日(25日)起可每日交付一万件防雾、一次性使用防护面罩予医管局,至三月底更可增产至每日交付三万件。

▼理大研发“香港制造”防护面罩▼

+6

医管局本月初就医疗用品与理大接洽,短短五日理大三维打印技术中心实验室重新设计一款适合本港医护的一次性使用防护面罩,前后改良六次及利用理大设计学院中国人人头形状科研数据,令设计更贴合香港医护头型。设计样板亦交予本地生产商制造注塑模具作大规模生产,并正为新设计申请专利。

工厂注塑机每分钟可造四个面罩构架

理大利用三维打印技术已制造约800件防护面罩,动用30台三维打印机24小时运作,每个构架打印需时1至1.5小时,并获香港星光集团捐赠7000块经切割的胶片及配件,成功制造首批防护面罩。医护只需把胶片及构架合上即可使用,加阔设计足以覆盖额头至下巴,以及面部两侧,阻挡血液及体液飞溅,避免接触传播。

理大与医管局合作推出“香港制造”医护防护面罩。(卢翊铭摄)

由于医护界对防护装备需求殷切,理大在本月中把设计交予本地生产商制造注塑模具,生产商亦同时安排原材料订购、运送、准备注塑机,将理大设计面罩短时间内大量生产,平均每分钟可制作四个构架,预计今日起可每日交付一万件防雾、一次性使用防护面罩予医管局,至三月底更可每日交付三万件,以解燃眉之急。截至上星期,医管局面罩存仓量共45万个,医管局表示会与厂商商讨日后供货安排。

新设计防护面罩构架加入海绵设计,即使长时间配戴亦感舒适,三维打印的构架采用PLA(热塑性脂肪族聚酯)物料,但工厂则使用较便宜的PP(聚丙烯)物料,并提供中码及大码共两色选择。理大工程学院院长兼三维打印技术中心实验室主任文効忠表示,目前医护在前面“打仗”,故在后方为其所需提供支援,展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又认为本港工业仍具活力。他表示,目前医管局每日使用面罩数以万计,若单靠三维打印制作,集合全港所有打印机都供应不到3000件,故必须靠工业大量生产。

新设计防护面罩构架加入海绵,长时间配戴亦感舒适。(卢翊铭摄)

他称,面罩设计并非“惊天地泣鬼神”,但完全是“香港制造”、“理大设计”,且短时间内可投产,不需要依靠外人,“如果样样嘢都要靠进口,就坐喺度,因为所有医疗物资外国都唔畀出口”。至于成本方面,文多次强调物料并非“好贵嘅嘢”,约800件三维打印的防护面罩材料成本约三万多元。他强调理大只是科研基地,不是生产基地,不会从中图利或牵涉商业活动,在技术转移后,大量生产及销售由厂方处理。

文効忠表示,该款防护面罩完全是“香港制造”、“理大设计”。(卢翊铭摄)

理大研可消毒重用防护面罩

至于未来改善方向,文効忠表示由于使用的胶片是属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材质,较难分解,且面罩仅一次性使用,希望日后可改良成可消毒重用设计,但在这非常时期要求医护重用防护装备或受心理影响,故会在疫情过后研究重用可行性及消毒方法。他又指下一步研究把防护面罩构架的海绵转为橡胶,减少工序及增加保护性,料最快三月中成事。

此外,伊利沙伯医院早前主动接触理大,商讨协助研制一批医护用的眼罩。理大使用两台工业级三维打印机,根据伊院要求于10天内分别制作500件可消毒重用及200件一次性使用的眼罩构架,每件眼罩制作需时45分钟,并于本月中已完成及提交。

文効忠表示下一步会把面罩上的海绵改成橡胶,不用靠人手黏贴,且有助增加保护性。(卢翊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