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居日.下】风吹雨打惊心 有瓦遮头已心足

撰文: 王丹麟
出版:更新:

“有钱边个想住呢度呀 !”对贵福而言,天台屋是她在能力范围内最理想的居所。名字中有“贵”有“福”,现实中的她却日做10多小时,放工回家更要拖着乏力的身躯,每走数层,便要休息一会。去年屋宇署人员到来,说天台屋是非法僭建,一早发出清拆令,要求贵福尽快搬走;工人更曾试过动手,想把她的家拆掉。屋宇署于2001年展开10年期的清拆僭建物执法行动,并修订执法政策。惟政府欠缺妥善的安置措施,许多低收入人士负担不起外面昂贵的租金,只好铤而走险住在天台屋内;有的人则是在不知情底下购入违法而起的天台屋。

平日用来休息的阁楼同样以铁皮搭成,空间狭窄,夏天时更闷热非常。(黄永俊摄)

购买天台屋不知违法

对屋宇署来说,天台屋是僭建物,必须清拆;对贵福而言,天台屋是她唯一的容身之所,拆了,她能往哪里去?屋宇署说,可以住临时收容中心,她说有住户接受了,现仍未获得任何房屋安排。9年前,贵福以7万多元的价钱,买下一间有阁楼的天台屋。当时她根本不知道屋宇署已发出清拆令,卖给她的人和地产公司没有说,她只知自己金钱有限,没有其他选择。

踏进贵福的家,其实颇为整齐,但房屋以铁皮搭成,传热快又不稳固。面对种种天气所带来的问题,住在天台屋的贵福毫无抵抗的能力,只能默默承受。贵福在酒楼工作,有“落场”时间予员工回家休息一会。用作休息的阁楼,由于传热快,想睡也不能,“(阁楼)根本热到瞓唔到觉”。

要上阁楼,先要爬上一条木梯,每走一步,都像要跌下来似的。(黄永俊摄)

打风胆颤心惊

上月历经八号台风,还有连场大雨,厨房在屋外,没屋簷遮挡,打风下雨后,完全是一片狼藉的样子。“落雨都无咁惊,最惊打风”,忆起2012年10号台风韦森特到来的情景,贵福犹有余悸。阁楼上的铁皮被强风吹得发出“嘭嘭”的声音,当晚她根本睡不着觉,整晚只担心“死啦,(屋顶的铁皮)会唔会掀起”。

早前屋宇署人员到来,着她尽快搬出,贵福的薪金不符申请公屋资格,但又租不起其他地方。屋宇署没提合理赔偿,只说能暂时入住临时收容中心。未几,又找工人来,当着她面前打算把屋拆掉。她叫组织干事来帮忙,好不容易才捍卫到家园。“如果佢(屋宇署)揾地方安置我,我愿意走,宜家佢又无安置,又叫我走”,贵福一再强调不是“专登住天台屋搏上楼”,若不是屋宇署迫迁,她是打算一直住在天台屋。

厨房设在屋外,每逄翻风下雨,总是一片狼藉,要花许多时间清理。(黄永俊摄)

据屋宇署提供数字,2014年及2015年拆除的违例建筑物及纠正的违规之处,数目分别约22,900及24,400。屋宇署指需考虑人手及能力,制定处理僭建物的优先次序。

关注基层住屋联席干事何志聪批评屋宇署将执法不力所遗下的问题,转嫁到住户身上,却不愿妥善安置住户。(黄永俊摄)

住屋组织倡改建空置校作过渡房屋

关注基层住屋联席干事何志聪批评屋宇署迟迟未处理部分发出清拆令的僭建物,有人在不知情底下购买或租住天台屋,却被无情迫迁,“将执法不力嘅责任推落租户”。即使有临时收容中心,环境恶劣。何建议政府可将空置的学校或公务员宿舍,改建成环境较好的过渡性房屋,让被迫迁的住户可暂时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