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居日.上】16载世外桃源 老夫妇望一世住天台屋

撰文: 王丹麟
出版:更新:

每年10月首个周一,被名为“世界人居日”,宣扬每个人须有适切居所的基本权利。在旧区擡头仰望,天台屋比比皆是,天台屋予人的印象,永远与残旧、肮脏和危险挂钩。有人住在天台屋多年,环境固然比不上豪宅,却早已是安乐窝;有人基于经济考虑,天台屋是他们在能力范围内,最理想的居所。可是,屋宇署要清拆,市建局要重建,从没考虑如何妥善安置天台户。他们原本有家,却随时无家可归。

屋外的植物全是黄太的宝贝,黄伯亦不时帮忙照料。(黄永俊摄)
我梗系钟意呢度啦!又舒服又可以种下嘢
黄太
黄太按时节种过不同植物,这盆薄荷叶,她会用来炒猪肉。(黄永俊摄)

天台屋对黄太而言,是安享晚年的地方。姜、葱、豆角、苦瓜、白菜……一个个花盆,按时节种过不少植物。一说起屋外的植物,黄太便会露出笑容,侃侃而谈她的“宝贝”们。不久前收成完毕,黄太再种了些葱,还有薄荷叶等,她摸摸种了不久,仍长得幼小的葱,笑说很快便会长得茂盛,届时“买条鱼,喺出面摘棵葱一齐蒸就得”。黄太平日最喜欢的消闲活动,便是照顾这些植物,丈夫黄伯亦不时一同照料。

市建局要求先迁后安置

1990年,黄伯以9万多元购入这间在旺角区的天台屋,一家四口在500多呎的空间内住了下来。有别于一般天台屋,他们的天台屋用砖搭成,不怕风吹;黄伯指着天花,说他用水泥封了屋顶,不怕雨打,“有年打10号台风,我哋都瞓得好好,完全唔知咩事”。屋内有两房,子女长大迁出后,一间属于黄伯,一间属黄太。黄太喜欢种植,黄伯则喜欢在房里看看书,看看报纸,就此渡过一个下午。屋内有冷气,但不常开,因为通风非常。访问当天,气温异常炎热,黄伯一开风扇,已十分凉爽。他俩的家,犹如世外桃源。

黄伯的天台屋约有500多呎大,装潢简单,但空间宽敞且通风非常,两夫妇早已打算住一生。(黄永俊摄)

然而4年前,他们所住的大厦位于重建范围内,但因天台屋没有地契,业权不被承认。周旋多次,市建局只给3万多元的“特惠金”,比他们原本买天台屋的金钱还少,但取了便不获公屋安置。局方今年7月更发律师信给他们,尚未处理安置问题,两个合共近150岁的老人家,被要求于4星期内迁出。“呃呃哄哄,虾虾霸霸”,黄伯以8字形容市建局的手段。

黄伯与左邻右舍认识多年,感情深厚,不时互相串门谈天,邻居的孩子亦不怕生地自出自入玩耍。(黄永俊摄)

邻舍守望相助

问他们喜不喜欢这间天台屋,他俩嘴角总不期然向上扬,不下一次表示“我哋谂住住一世”;加上与左邻右舍认识多年,不时互相串门谈天,感情深厚得如半个家人。楼下的住户早已迁出,只剩天台屋尚未得到妥善安置的住户们。

“呃呃哄哄,虾虾霸霸”,一说起市建局安置天台户的手法,黄伯便会气得说个不停。(黄永俊摄)

现时市建局共有逾60项重建发展项目,市建局指根据现行政策,如有关天台住户在重建项目进行冻结人口调查前,一直在重建范围内居住,并且没有其地居所及符合申请公屋资格,便会安排住户入住。黄氏夫妇指,市建局一直没处理他们的居住问题,在一直力争下,始答应安置。但两位老人家的愿望,只是想一辈子住在这安乐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