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米・有片】城市人元朗收割港米 稻谷田中飞 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李绅一首《悯农》道出农夫辛勤耕耘的劳苦,许多人小时候都背诵过,但长大了,又有几多城市人学懂珍惜每一粒米饭?八乡朱凯廸与团队年初发起“新界有种米”计划,在八乡、蕉径、塱原及新田复耕稻米,推动永续农业。
《香港01》记者较早前直击八乡稻田收成一刻,以眼睛及亲身的体力劳动,感受稻穗被收割、打成稻谷、晒干,数百斤稻谷,将会被打磨成“香港制造”的白米。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七月,《香港01》记者驱车一路向“西”,从元朗锦上路转入清潭路,“便舍车,从口入。初较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像一个世外桃源,一片金黄映入眼帘。晨光洒在田上,稻穗随风轻轻摆动,熠熠生辉。
走过阡陌小路,田间聚了二十多人。有人装备十足,尤其女士,无不戴上阔边帽、套上衣袖,亦有年轻小伙子无惧艳阳,轻装上阵。甫见面,各人似是遇见老朋友,寒暄一番,随即在竹棚卸下行装,卷起衣袖,换上水鞋,往田里走。
起网防雀:你拨我拉 轻丝飘扬
抓住一把稻穗的根部,用镰刀一拖。镰刀有两种,有齿与没齿之分,没试过的,就要学一学如何操作。
收割稻穗:手起刀落 虫儿四散
部分有经验的义工身先士卒,右手执起镰刀,左手抓着一把稻穗,手起刀落,“嘶……嘶……嘶……”几下声响,稻穗应声而断,收割也翻动了泥土下的小生命,窝藏在内的蚂蚁、蚯蚓、草蜢等顷刻四散,地上留下矮小的根部。一行又一行,义工们向着同一方向收割。Jo不忘提醒:“尽量少一些磨擦,减少稻谷跌落地。”
给多一些爱心,不要震到米粒跌落地。
打谷机开动:资源共享 稻谷飞舞
烈日当空,“搬运工”边走边抹汗。记者随着他们的脚步,来到农棚旁的“打谷部”,看见一部由新田农夫信哥借出的打谷机。戴上迷彩帽、穿上运动衣的Billy正在教导“农务新丁”操作打谷机。“轰隆……轰隆……”打谷机一开动,摩打发出的声浪响彻田原。
义工们在稻穗堆中抓起一把,举向打谷机的入口,放在滚轮上前后拖拉,又似是烤羊肉串般翻来覆去,绝不放过任何一株稻穗,谷粒脱离稻穗,在空中自由飞舞,最后跌入出口的布袋内。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晒谷:粒粒辛苦 磨成白米
布袋内的谷粒堆积起来。Billy扎好布袋口,扛在肩上,走过一段泥路,来到田边的一片空地,地上放了卡板,卡板上铺了帆布。他徐徐倒出谷粒,Andy的太太Shiren就趴在板上,扫开谷粒,正式晒谷。
复耕:三月插秧 七月收成
元朗八乡这片七千多呎的农地,属于“新界有种米”复耕计划的四大试点之一,其他包括蕉径、塱原及新田。团队今年二月筹备,这片土地就由二十多名有心人士开荒,三月插秧,辛勤耕耘,上周六终于收成了。
种米难吗?“新界有种米”八乡小队组长Jo说,最难是城市人应如何花多些时间确切去做,“一开始我们收了很多人,但有些朋友未必坚持到盛夏”。种植亦有分门派,Jo与一班义工都是新丁,唯有边学边做,“听多些,取个平衡”。
永续:复耕习农 形成力量
朱凯廸是9月立法会选举新界西选区候选人,按此可看新界西参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