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修例运动令中学生情绪阴晴不定 听歌喊、冲凉又喊 或鎅手自残
涉及反对逃犯条例修订的争议自去年6月起持续刮起一连串政治风暴,连带很多港人的情绪都卷入这个巨大漩涡。精神健康咨询委员会今日(10日)公布调查结果,发现约15%年轻人出现主要抑郁症征状,与反修例事件及手机上网习惯等有关。有中学生接受《香港01》访问表示,反修例事件尤其影响家人关系,当父母立场不一,不时引发冲突,加上学业繁重,造成巨大压力,令情绪容易波动,有年轻人甚至选择自残,抒发负面情绪。
家庭冲突不断:成日嗌交,一闹亲就会喊
就读中一的李同学表示,升中后学业繁重,适逢反修例运动,令情绪变得更波动,“少少嘢就会唔开心”。李同学指,近几个月家人立场“黄变蓝”,家庭冲突不时爆发,她透露过去曾因讨论警察“滥暴”问题,导致家庭不和,“成日嗌交,一闹亲就会喊”。当冲突发生,李同学指有大量负面情绪,“有时听歌就喊;有时冲凉都会喊”,但她选择与朋友分享,间中亦会上网聆听抒情的音乐减压。
有人姿整变得日日好颓 曾“鎅手”自残
另外,李同学亦举出友人例子,她形容一位男性友人在反修例运动前不但注重外表,更加是位“锡身”之人。惟李同学表示该男友人近月变得非常负面,更形容他“日日都好颓,又唔Gel头返学”。她透露,男友人在反修例运动中曾任学生记者,身份亦令他与家人产生更大冲突,因而萌生负面情绪,过去不止“鎅手”自残,更不时向身边朋友表示想死、要跳楼,试过危坐于天台边,在朋友劝导下,才阻止悲剧发生。
除此以外,就读中四的陈同学亦指同班有零星同学,情绪很容易受波动,例如有时候问及学业上的问题,同学均会很容易以发脾气来回应。陈同学估计情绪大起大落,原因源自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反修例运动触发负面情绪。
成日都将个死字挂喺嘴边
问及如何得知同学间压力大,陈同学透露,有同班同学经常在社交媒体发布负面的相片,又“成日都将个死字挂喺嘴边”。虽然会在社交媒体发放负能量,但陈同学却形容不少同学“返学好似变咗另一个人咁,好开心、完全冇事咁”,认为不少同学会“收埋自己”,但同学间都会互相谅解和包容,希望可以借此互相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