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研新技术 约1万元可抽血测早期癌症 最快半年后推出市场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现时本港多以影像检测及手术抽取病人肿瘤组织化验,来检测癌症,城市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团队今日(19日)公布,研发出新的检测技术,只需抽取病人约4毫升血液,便可在约五分钟内可分选出癌细胞,若样本被发现含4个或以上癌细胞,即意味患癌机会较大。团队指发现到癌细胞的准确率可高达9成,惟现阶段检查未能反映癌细胞源头,即未能在同一检查中找出病源。团队已将技术化成仪器,并于今年第三季投产,料最快半年后可在本港市场上应用。

城大生物医学院研究团队研发出新的检测技术,只需抽取约4毫升血液,便可在约五分钟内可分选出癌细胞。(邓颖琳摄)

癌症属本港头号杀手,新症个案数字更逐年攀升,医管局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早前公布2017年癌症数据,新症数目高达33,075宗,创至少九年新高。

城大生物医学研究团队早前与其他本地及海外学者合作,透过“微流控芯片的细胞操控与检测技术平台”研发出新技术,运用微流控芯片将血液内的癌细胞及其他废液分开,统计样本内的癌细胞数量,若发现4个或以上癌细胞即有颇大机会患上癌症。检测方法简单,只需抽取约4毫升血液,放进机器内,约五分钟可分选出癌细胞,得出报告,比现时常用的影像检测或手术抽取病人肿瘤组织作化验来得更快捷及减少痛楚。

城大生物医学系高级副研究员余玮健解释,微流控芯片粗幼与人类血管相若,透过微细控技术及细胞表面标志物,可直接从血液中识别癌细胞。团队研发的癌症早期筛查和疾病监测突破性技术,已在内地多间医院或诊所作对照测试(即找健康人士,与乳腺癌、肺癌及结直肠癌确诊者对比),累积约2,000宗临床案例,相信准确率高达9成。

团队指,新技术可检测除白血病、脑瘤或血管瘤外的癌症,不分年纪、性别、病历及长期服药者也可用。除了是全球同一原理技术中最快得出结果的技术,更可比影像检查早3至6个月发现癌症。

城大生物医学系高级副研究员邹恒解释,一般0.1毫米肿瘤是生长时间为约10年或以上,但再发展成0.5毫米最快只需约两年,而新技术可发现少至0.1毫米的肿瘤,令检测出最早期(第一期)癌症准确率达约75%,比业界高出逾一倍;他认为,及早发现可提高病人警觉性,并监察病情,“未必一定是癌症,有机会是炎症、免疫系统问题或肿瘤。”由于新技术只能找出癌细胞,未能识别癌细胞的源头,故若被诊断出或患癌后,须再作其他检查找出病因。

除了有助及早筛出癌症病人,新技术也可作跟进癌症治疗之用,减低扩散机会。余玮健指,检查亦可监测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疗效,以便及早分析需否换药或转治癌方案。

余玮健形容,液体活检在未来十年存有优势,“是重要时候,转化技术成产品”,故他们在2017年成立初创企业“晶准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次技术已授权予该公司。机器已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NMPA)认证,料下月可获欧盟体外诊断医疗器材(IVDD)CE认证。

团队成员之一、“晶准”的首席运营官黄园透露,目前正与香港、澳门、德国、葡萄牙、西班牙、土耳其等地的医疗机构协商,料最快在2020年中可投入香港市场,平均每次检查费用约1万至1.5万元,未来将研究透过同一检测,测试病人会否对药物敏感或有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