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促进局总裁认未通知政府修改表现指标 林卓廷批如同造假
撰文: 侯彩琳
出版:更新:
审计署早前发现,生产力促进局在2014至2017年度期间,主要表现指标“所接受的顾问项目数目” 未能达标;至2018年7月生产力局把服务费超过5,000元的制造支援项目,归类为顾问项目后才能达标,而生产力局没有文件证明已就顾问项目定义有变一事通知理事会或创新科技署。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承认未有就修表现指标通知政府,承认事件不应该发生,局方将重新审视表现指标定义,再向理事会汇报,预计明年3月前完成。
立法会政府帐目委员会召开公开聆讯,讨论审计署有关生产力局的报告。立法会议员林卓廷质疑,生产力局修改指标是否为求达标,以及为何毕坚文明知修改表现指标,将令原本不达标的情况变成达标,有助改善政府对其表现评核,但未有就修改通知政府。
毕坚文解释,修改表现指标原因在于业界升级转型,对生产力局的服务要求更高,而原本的表现指标未能如实反映情况,故决定调整表现指标定义,为员工提供更适切的指引。他承认,未有就修改服务指标一事通知理事会,因为未有员工提醒他修改表现指标的程序,又指“依靠我嘅团队话畀我听,需唔需要做”,事件不应发生,局方将重新审视表现指标定义,再向理事会汇报,预计在明年3月前完成。
对于毕坚文的解释,林卓廷批评他是推卸责任,又指私自更改表现指标更予人造假感觉。
另外,审计署审查生产力局在 2014–15 至 2018–19 年度期间完成的顾问项目,发现在 4,299 个已完成的顾问项目中,有 1,243 个在核准完成日期之后才完成,平均延误时间为 42 日。而在2018–19年度,有14%项目出现延误。毕坚文承认问题严重,已经亲自跟进未能如期完成项目,若有部门预期需延迟完成项目,亦将监督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