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专9学院拟助资浅海外医生受训 主席称非降门槛:港医生仍优先
政府于今年10月的施政报告提及,将探讨容许新注册或有数年行医经验的海外医生,在香港接受专科培训,外界关注是否为海外医生额外培训门槛。
事隔两月,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主席刘泽星受访透露,医专辖下9间学院,包括儿科、内科、急症科和家庭医学学院,同意在不影响本地医生下,为海外新医生提供专科培训。刘泽星强调并非降低专科培训的门槛,医专没有在医生质素上妥协。
有医生工会代表直言,政府官员一厢情愿地认为来港作有限度注册的医生有意长期留港,并在公立医院服务,无视公院工作环境不吸引、香港生活环境难熬等根源问题,对新政策吸引海外医生有保留。
本港公营医疗人手持续短缺,公院医生流失率过去3年同比攀升,分别为5.1%、5.8%及6.4%。其中于2018至19年度,耳鼻喉科流失率最高,录得11.7%,其后依次为骨科及肿瘤科,流失率分别为10.2%及9.3%。
港府视海外医生为短期纾困的良方,继医务委员会在5月通过放宽海外专科医生通过本港执业试可免实习的措施,至10月再提出以放宽专科医生培训要求为诱因,施政报告提到在不影响本地医生接受专科培训机会的前提下,探讨为海外新医生提供专科培训。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当时称,港府希望多管齐下解决医疗人手不足的问题,但由于有关医生须符合专业要求,相信人数不会太多。
9学院达共识 海外新医生需已考专科初期试
按现时医专部分学院的规定,海外医生倘要接受专科培训,必须先通过本港执业资格试,因此在医管局服务、从海外来港的有限度注册医生便“行人止步”;另有部分学院即使允许有限度注册医生接受专科培训,该些医生亦要符合医管局招聘条件,即已完成专科中期试。基于上述原因,刚医科毕业的海外医生难以投身本港医疗界发展,协助纾缓人手不足。现时倘海外专科医生欲取本港专科资格,可申请“非本地医生的专科资格证明”,再由医专审核,医专表示截至今年11月,有77人经此获得认证。
医专主席刘泽星本月受访时透露,医专辖下15间专科学院当中,已有9间学院同意可为未考取专科中期试的海外新医生提供专科培训,首肯的学院包括儿科、内科、急症科和家庭医学学院。
两大原则:确保医生水平、本地医生优先受训
9间学院同意两大原则,其中首项原则是要确保医生水平,欲接受专科培训的医生需已开始接受医专认可的海外专科培训课程,以及需在当地已考获专科的初期考试,刘泽星认为此要求可证明该医生的确有心接受专科培训,医专亦会再仔细检视其过往工作经验能否获医专认可,从而缩减其在港受训年期。
第二大原则是本港医生将获医专优先取录,若个别学院有空缺,而本港医生已足以填补该些空缺,会优先请本港医生,若有余下名额才开放予非本地医生申请,刘泽星指希望能保护年轻医生。至于各学院提供予海外医生的培训名额,刘泽星称视乎各专科的人手需求,食卫局已委派港大医学院与医专统计及估算,医专会配合政府政策以提供相应名额。
至于余下6间未达共识的学院,刘泽星称部份学院列明受训的医生需先于本地正式注册,他又称并非每间学院都有培训空缺,此外负责培训的导师数目、培训设施及病类是否足够,亦是考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