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学者研发新物料 可在人体内释放药物 减长期病患打针之苦
香港大学今年有3名学者获得裘槎奖项,包括获得裘槎优秀科研者奖的机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及物理学系讲座教授姚望;而化学系助理教授王宇锋则获得裘槎前瞻科研大奖。岑浩璋研发“全水相微流控精确生物物料”,可以承载药物或细胞注射入人体,然后在人体内慢慢释出药物,令病人减少打针次数,料10年内可以广泛应用物料至药物或医疗用途。
姚望利用新的二维材料探索新的光电调控原理,改善电子器件的功能。王宇锋研究的胶体纳米颗粒则可应用至立体打印,更精确地控制物料的质量,提高成品的精确度,并可用作制作人工器官。
水溶性物料承载更多药物及细胞 研发成功可将药物带进体内
传统生物材料由水和油组成,以承载不同细胞或分子,当中包含微量的哥罗芳或其他化学物质。由于物质及细胞都会融化于油,加上含哥罗芳的溶液可能对人体有害,一直未能应用在生物医学上。有见及此,岑浩璋自2010年起研究水溶性的生物物料,承载更多的药物及细胞。这种新研发的物料比一般积木细1000倍,但可以将更多药物,细胞甚至干细胞透过物料带进体内。
岑浩璋正与不同药厂及专家,研究将物料应用到临床治疗上。新的水溶性液体承载着药物注射到体内后,可以慢慢将里面的药物释放,不需要频繁注射;令长期需要注射药物的病人可减少打针次数。另外,新的生物物料能覆盖伤口阻止感染,更能释放物质令伤口更快愈合。岑浩璋估计,3至4年内可成功研发生物材料,10年内可以广泛应用至药物或医疗用途。
胶体纳米颗粒调控粒子 犹如微型机械人
另一名得奖者王宇锋研究的胶体纳米颗粒,直径只有人类头发的百分之一。粘合颗粒的物料来自塑胶、金属,甚至半导体,而颗粒的移动及结构都可以被调控。王宇锋表示,相比起传统的粒子,新的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微型机械人,进入人体作传递药物、修复细胞及搭桥等功能。
除了临床上的应用,纳米颗粒亦能够应用于立体打印上。由于现时用来打印的微粒的结构不能改变,打印出来的物品的软硬度亦不能调控。但王宇锋指纳米颗粒的结构可控制,利用颗粒就能制作出更精确的物品。例如制作人工器官时,对里面的神经、血管及细胞的构造都能有更精准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