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到】大帽山跑手亲述全过程:地面结冰 选手跌倒 头破血流
“香港100”越野赛于周六早上8时,在北潭涌郊野公园开始,参加者须于30小时内完成赛事。遇上最冷的天气,选手要在严寒下完成赛事,也有参加者体力不支,需要救援。在赛道最后一程,遇上到大帽山赏霜的市民,挤塞车路,选手经历最惊险的一段路,两位完成赛事选手亲述艰险过程。
张思萦:地面结冰 跣倒5、6次
去年参加过北极马拉松、夺得季军的香港戒毒会社工张思萦,经历过零下41度严寒酷境,相比香港100越野赛低于零下5度,她称:“比北极跑更冻。”
她续称:“去北极跑时穿两条裤、3件衫,还有挡风大褛,但今次跑山轻装上身。”她预计今次比赛较寒冷,已穿了风褛,但仍难敌寒风刺骨。“大风吹得步伐不稳,有些路段要等大风吹过,才可以继续跑”。越过山坡又越过谷,终于走到最后一段大帽山,也是最恶劣一程,“因为地面结冰,我也跣倒了5、6次”。她庆幸没有受伤,但有些选手已头破血流。
最后一段路要由大帽山顶跑到山脚,但马路已泊满上山看结霜的汽车,她和队友要在车缝中找路,“路面很窄,只能在路边跑,但有不少坑渠盖,有跑友也不慎扭伤”。终点在望,但挑战不断,“终点有帐篷给参赛者休息,等候大会专车接送到荃湾,但由于荃湾到大帽山的路段大塞车,所以专车也来不到。帐篷挤满40多人,暖气、异味、空气不流通,参加者又疲惫不已,有人感到晕眩”。她称有朋友想来接载她们离开,也只能由元朗到大帽山,避过荃湾挤塞路段。
整个赛程,参加者需要到大会设置的10个检查站报到,并可补给热饮、杯面、朱古力、面包等,她称食物提供也完备。她以18小时59分钟内完成赛,算是中上游一批。她称看到有些参加者身体虚弱,双腿僵硬,需要在检查站休息,也有些参加者到达第五个检查站后退出了。她认为大会安排完善,只是未预计到最后一段人车争路,“有很多选手在山上等候救援,但救护车未能上山,加重救援人员的工作量”。
精英选手:双手僵冻 打不开能量包
寒流袭港,也考起经验丰富的跑手,以10小时53分钟佳绩完成赛事的名将曾小强,低温下比赛他也如履薄冰。
曾小强表示冷得前所未有:“冻!除了冻,还是冻。冻得鼻水不断流出来。”在整过赛事中,他不断跑,所以身体能保持运作,发挥应有水准。奈何双手和双脚被寒风吹得僵硬,生硬得连打开能量啫喱(power gel)补充体力、甚至系上鞋带也吃不消。这次遇到的风也是前所未有的大,尤其在马鞍山一段,寒风把男士也吹得站不稳。经验丰富的小强唯有把重心移低,减少风力对它的影响。他比赛时间快,能够安全走过这段路,不过与曾小强在山上相遇的日籍参赛者就没有这样幸运。这日籍参赛者撞伤眼角,面上出现长约5厘米的伤口。身为救援员的小强伸出援手助他止血,并建议他放弃这场赛事,尽快去医院治理。
对于主办单位于清晨提早结束赛事,曾小强表示同意及理解。因为他认为车辆不能驶往第八及九个检查站之间的山路。在这恶劣天气下,参赛者体力被加速消耗,如果被困在山上便会倍感危险,救援人员亦难以到达。提早中止赛事和安排专车在第八及九个检查站接载参加者离开,实属明智之举。此外,大会亦安排得当,在分叉路上安排工作人员站岗避免迷路及产生危险,而且食物充足。在多个大会帐篷更安排暖灯为参加者提供温暖,足证大会早已考量参赛者的需要。
义工:有选手跌爆额头
在终点救护站的支援人员莫先生,亦表示站岗难抵寒风:“今早清晨我荃湾往大帽山塞了1.5小时,因为很多人往山上观看结霜,引致大帽山道连救护车和消防车也未能到达。”莫先生在扶轮公园冻到手脚麻痹,清晨6时山上甚么也结冰了:“(参赛者)只能像溜冰般滑下来,或者在靠路边的草上行。但很多有草的位置也给看结霜的人占据。游人甚至直接在马路中心滑下,又未能停下。”莫先生认为,是次的天气始料不及,因此参赛者没有适合的装备,造成致命伤:“山上只有零下6度,山赛装束参赛,在山上久留一定体温过低。穿一般运动鞋会不断跌倒,有人跌低十几次、跌爆额头、跌爆颧骨都有,好多人在终点救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