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卫生署提醒喂母乳妈妈 接触催泪烟后2小时勿喂奶 

撰文: 李恩慈
出版:更新:

今日(9日)是6月9日爆发反修例示威以来5个月日子,有网民所设网站推算,警方累计发射了逾4,500枚催泪弹。卫生署前日(7日)公布有关市民应如何应对催泪烟资讯。资讯中提醒市民一旦出现在有催泪烟地方,除了离开后需清洗皮肤、洗眼,并更换受污染的衣物,卫生署又特别提醒哺乳妈妈,根据专家建议,基于谨慎起见,在接触催泪气体后一至两小时应避免母乳喂哺,这建议时间视乎暴露于化学物质及因暴露时距离增加而有稀释结果而定。

11月2日,警方在铜锣湾发射多枚催泪弹清场,期间在内街的一名小童也需戴上防毒面罩。(资料图片/郑翠碧摄)

陈肇始:催泪烟成分资料有限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今日(9日)承认,有关催泪烟成分的资料有限,网站上的催泪烟健康资讯内容主要参考过往的文献及研究。

卫生署网上公布“催泪烟的健康资讯”

卫生署前日在卫生防护中心网页公布一份名为“催泪烟的健康资讯”,内容首句就提到“催泪烟是驱散人群的装备,而很多化学物可用作催泪烟”,没有直接公布催泪弹的成分。不过建议如接触到催泪烟,需清洗皮肤、洗眼,并更换受污染的衣物;建议又指;如身处于室内地方而附近有催泪烟发放,应关闭所有门窗,并关上空调,及可用湿布封上门窗隙罅。

该份资讯提到,接触催泪烟后一般可出现的征状包括眼睛和其他黏膜有刺痛及灼热感觉、流眼水、流口水、流鼻水、胸闷、头痛、恶心、皮肤有灼热感觉及红斑等等,而这些征状通常会在接触后的短时间内消失。

警方使用催泪弹的地点愈来愈接近民居,图为8月14日,警方在深水埗发射催泪弹,一名途人闻到催泪烟,以手捏鼻。(资料图片/高仲明摄)

许树昌:催泪气体不会传往乳房

健康资讯提到,根据医院管理局毒理学专家的意见,催泪气体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会在接触到黏膜时分解,因此这些化学物质在母乳中累积的机会甚微。不过专家建议基于谨慎起见,在接触催泪气体后一至两小时应避免母乳喂哺,这建议时间视乎暴露于化学物质及因暴露时距离增加而有稀释结果而定。

此外,在接触婴儿或进行母乳喂哺前,哺乳妈妈应更换衣服及彻底清洗头发和皮肤,避免婴儿有机会接触到任何催泪气体的残留物。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呼吸系统学讲座教授许树昌则说,吸入体内的催泪气体粒子并不会传往乳房,故不会影响母乳喂哺。他反而特别提醒妈妈喂哺母乳应注意,附近环境是否正受催泪烟污染。

+17

食环署:如食物受污染 审慎起见不应进食

食物环境卫生署亦在食物安全中心网页上载了一份“给市民有关污染物与食物安全的建议”,提到食物可能受到催泪烟或其他物质污染。如附近有催泪烟发放,事发后应留意食物包装是否完好,并检查食物有否受到损坏或污染;如怀疑食物受到污染或有异样,为审慎起见,便不应进食。

在一般情况下,以流动水清洗一些食物,如水果或蔬菜,可减少食物表面的污染物,但如怀疑食物受到污染或有异样,为审慎起见,便不应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