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大研究指七成学生理财风险承受力不足 影响上流、延续跨代贫穷

撰文: 曾凯欣
出版:更新:

青年向上流成为近年社会重要议题,岭南大学(岭大)一项研究发现,七成受访学生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即学生未必愿意承受最大的风险,以争取更有利的回报。岭大研究生院研究助理教授朱岳峰提到,家庭经济能力较差的青少年,会倾向作出较低风险的决策,或会影响个人作出更好的投资决策,青少年因此难以向上流,亦有机会令跨代贫穷延续下去。

朱岳峰表示,本港学童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不足,建议政府改革中学教育,加入与理财相关的实务学习和实践机会。(曾凯欣摄)

是次研究于2018年9月进行,抽查本地六间中学,共330名家庭经济能力较差的中学生,受访者年龄介乎13至17岁,以量表及问卷形式进行,并了解受访中学生的个人背景,从而评估其个人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

家庭月入影响个人自信心 青少年倾向作出低风险的决策

朱岳峰提到,是次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心理因素及认知因素,对于青少年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有显著影响。其中,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1%受访学生,成长于家庭月入超过四万,即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其余有88.6%受访学生均来自家庭月入低于两万的基层家庭。

家庭经济能力较差青少年 倾向毕业后直接投入社会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经济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倾向作出有风险的决策可能性较低,例如这些学生不会考虑自主创业,反而会倾向中学毕业后直接投入社会工作。他认为,来自经济能力较差家庭的年青人,容易因为家庭背景和眼界不足令其欠缺信心,或对未来存有较低的积极性,这类型的投资决定,或会使他们未能脱离固有贫穷,以及有机会令跨代贫穷延续下去。

另外,调查数据亦显示,不足一半受访学生认为自己有较高的语文能力;只有不足三成受访学生有较高的主观财务知识、一成受访学生曾参加过5个或以上的金融课程或工作坊。朱岳峰表示,这些因素均会令他们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而性别、父母持有的学历、个人客观财务知识,则对理财风险承受能力没有影响。

建议学校加入模拟投资工作坊 为学生建立正面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

朱岳峰表示,本港学童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不足,是阻碍青少年向上流动的原因之一,认为政府应透过教育协助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建议政府改革中学教育,加入与理财相关的实务学习和实践机会,例如模拟投资等的工作坊;从而令出生基层的青少年尽早了解社会运行规则,以建立正面的理财风险承受能力,增强自信,改善对未来投资路向及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