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雕塑红酒箱绿色地图 建筑师用艺术唤醒社会 反思社会与自然
一只牛雕塑、一件描绘石墙树的绿色地图、一个废弃红酒箱,其实都在警醒社会,城市发展绝对不能忘记大自然的存在。在城市发展占有一个举足轻重角色的建筑师,决定用一个又一个别出心裁的艺术品,探究乡郊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为活在石屎森林、营营役役的人,重新发现大自然之美。
住在西贡多年的建筑师黄德明,多年来已习惯“牛车争路”,“骤眼你会觉得牠们带来滋扰,实际上是人不断发展,令牠们生活的空间缩小。”他说,这些流浪牛过往曾帮助新界居民垦田耕作,辛劳至农业式微为止,加上乡郊地方不断发展,绿原田野变成石屎,开荒牛就成了流浪牛,甚至成为城市人眼中的“入侵者”,既占据交通主道,又闯入民宅。
同是原居民 西贡牛与街坊的故事
黄德明指,过去对这些“邻居”本来毫不关心,但2年前目睹一只牛的交通意外,改变了他的心态:“有只牛站在我家门前的马路超过15分钟,初时以为牠肚饿,后来才知道牠畀车撞到,行唔郁。”该只受伤的牛后来被人道毁灭,令他思考如何令大众关注这些流浪牛的命运。
他其后与拍档一起利用3D扫描及打印技术,制作出一只1比1大的雕塑牛,并带著这只挂著115号牌的“复制牛”游西贡,才发现每个街坊也与牛也有段小故事,“有个蔬果档的婆婆,任由牛吃她种的菜,细问下才知道小时候的她与牛一起下田耕种,早已当作牛是生活的一部分。”
石屎地上寻绿处 画出城市绿色地图
在乡郊地区遇到“不速之客”,来到市区中心,在一些不起眼的石墙狭缝中,只要细心留意就会见到一片绿,生命力顽强成长。建筑师徐启轩发现,城市不时有很多在裂缝中冒出的植物、或攀附建筑物而生的石墙树等,成为城市设计上的画龙点睛之处,“城市规划会安排好绿化带,但这些不被安排的绿草,是否没有质素?其实它们的生命力极强,一直努力在狭缝间成长。”于是他走遍中上环,寻找和记录在躲在拐弯抹角处、活在石屎、水泥的裂缝的植物,然后用水泥创作出一幅记录了城市石墙树的绿色地图,“当你见到建筑物衍生出树木,会被自然所缔造的环境所融化。”
红酒箱变种植箱
香港建筑中心董事祁宜臻认为,建筑师除注意结构安全外,心底里其实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她与3位香港高等教育学院的学生,利用回收的红酒箱升级再造,设计出茶几和花卉种植箱,仔细观察下,箱上原来有一个个细小的孔,他们会邀请残疾人士在箱子编织出鲜艳图案,“他们在社会上或者没有得到太多关注,但其实他们很想参与社区,他们的能力亦可用得其所。”
各件艺术品都可在建师学会举办的“筑.自室贰之家− 城 ÷”展览欣赏,日期为9月10日至10月7日为止,于太古坊康和大厦1楼ArtisTree举行,届时将有超过90件由建筑师设计的作品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