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会】4大超市疑“扮减价” Market Place从不见原价出售

撰文: 李慧妍
出版:更新:

作为精明的消费者,购物前免不了货比三家,特价货品亦较吸引。不过,消委会今年4月至7月,检视四家连锁超市的42款货品的价格标示,发现超市疑经常以删除原价,“扮”减价推优惠。其中“惠康”及“Market Place by Jasons”均有逾八成货品,在一个月内未曾以删除价作为“原价”出售,以12罐装可口可乐为例,删除价标示为99.9元,减价后为37.9元至42.9元,比删除价平57%至62%,差距最大。
消委会指,减价促销应属短暂及设有时限,“特价”标示带有在限期前购买减价货品的迫切性,消委会认为,商户若故意含糊其词,未标明删除价格的定义,令市民错误理解货品的优惠程度,做法等同误导;建议执法部门参考其他国家做法,订定清晰及具体的执法指引。

消委会于今年4月1日至30日,及6月17日至7月16日两段期间,每天到四间连锁超市,包括“AEON”、“Market Place by Jasons”、“百佳”及“惠康”的16间分店,检视42款货品。(资料图片 / 卢翊铭摄)

消委会于今年4月1日至30日,及6月17日至7月16日两段期间,每天到四间连锁超市,包括“AEON”、“Market Place by Jasons”、“百佳”及“惠康”的16间分店,检视42款货品,如米、油、罐头食品及零食等。

调查发现,各超市会在价钱牌上一并展示真实售价,及删除价的促销做法,其中“惠康”及“Market Place by Jasons”分别有37款及38款以此作价格比较,“百佳”及“AEON”则有23款及20款。

“原价”不应只在不合理的短时间内应用

然而,消委会指出,根据《商品说明(不良营商手法)(修订)条例执法指引》,“原价”必须是商户早前曾应用于同样产品的价格,若“原价”只曾于一段不合理的短时间内应用,则该价格不应被视为“原价”。但4间超市均未有清楚说明删除价定义,或令消费者误以为是货品的“原价”。

在连续30日观察中,消委会发现“Market Place by Jasons”及“惠康”分别有32款及31款产品,不曾以删除价作为货品售价,如3支装刀唛纯正粟米油,删除价曾标为135.9元,但货品售价则表示69.9元至72.9元,删除价比售价高出约1倍;而6包装维他奶豆奶的删除价为28.7元,但4月售价一直是18.5元,两者相差6成。至于各超市的网上售价,与其实体店的定价策略不一,消委会呼吁市民要小心留意。

快闪“原价”超市或有制造“原价”之嫌

消委会又曾在极短时间内、少于5日内,监测各超市以删除的“原价”出售产品情况,当中“AEON”有7款货品标回原价,包括510克的李锦记旧装特级蚝油,在4月期间的售价一直为34.9元,删除线“原价”为36.9元,其后在当月23日至26日,短暂的4日以删除价36.9元出售。不过,消委会参考“AEON”过完一年的网上价格,亦曾在去年11月及今年4月短暂4日以36.9元出售该货品,认为有制造“原价”之嫌。

至于“惠康”及“百佳”分别有2款及1款,曾以删除价作货品售价,;而“Market Place by Jasons”则未有快闪“原价”情况出现。

消委会调查发现,百佳有23款货品在价钱牌上一并展示真实售价,及删除价的促销做法。(资料图片 / 林若勤摄)

海关指,4间连锁超市的加价标示及优惠提示,并未直接使用“原价”作为标示,但会否被视为具误导性或虚假的价格资料,则要根据个案的调查结果及相关证据才能判断。

消委会则表示,若商户故意含糊其词,未标明删除价格的定义,令市民错误理解货品的优惠程度,做法等同误导。消委会建议执法部门参考其他国家做法,订定清晰及具体的执法指引。

消委会调查发现,惠康有37款货品在价钱牌上一并展示真实售价,及删除价的促销做法。(资料图片 / 钟伟德摄)

本港对货品以非原价作为刚除价的方式标示目前未有检控个案,惟海关过去曾处理个案,有公司通过团购网站,以每包“团购价$168”售米,并表示每包米原价260元,因此推广折扣为六五折;惟该公司从未以每包260元的价钱出售该产品,疑误导消费者相信每包米“团购价$168”是真正的优惠价,涉在营商过程中将虚假商品说明应用于其产品,触犯《商品说明条例》,及后该公司承诺两年内不会作出该类行为而没有被检控。

此外,消委会于今年首8个月,共收到206宗有关超级市场购物的投诉个案,比去年同期的215宗下跌4%。当中60宗涉服务质素、32宗为价格争拗、27宗涉销售手法、22宗为过期、32宗为送货延误,33宗属其他杂项。

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主席陈锦荣(左)表示,超市以“删除价”擡高货品原价的做法普遍,营造出大幅度折扣。总干事黄凤娴(右)则指,本港可参考外国及地区对标示“原价”的做法。(梁鹏威摄)

消委会建议当局在《商品说明条例》加入“原价”定义

消委会宣传及社区关系小组主席陈锦荣表示,消委会曾于2014年就超市价格标示作出研究调查,至今仍未有清晰指引作出“删除价”定义,他指,消费者认知“删除价”是原价,但现时情况并非如此,是误导消费者,属“非常不理想”。

他又指,超市以“删除价”擡高货品原价的做法普遍,营造出大幅度折扣,加上本港未有清晰要求规定,形容是“谈不上执法不力”,故当局应考虑在《商品说明条例》加入有关限制指引。

消委会总干事黄凤娴则指,该会对规限以“删除价”出售的时限没有既定立场,但参考外国及地区例子,如日本参考货品在减价促销前8个星期内的价格;内地规定“原价”必须为经营者在促销活动前7日内的最低交易价格。她认为,本港并非没有法例规管,只是指引不清晰,可参考外地例子,并建议海关等执法部门应积极、加强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