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新车上路 成本3000元可锁车上壆 纸皮婆婆:省力免失车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推著沉甸甸的纸皮每日在闹市中穿梭,手推车成拾荒长者的重要伙伴,但随年纪日渐增长,简单如推纸皮上壆,对身体也成一大负荷;转身买一顿饭稍息,也常提心吊胆手推车消失于无形中。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按拾荒长者的实际需要,设计一款新型手推车,加入万向轮、刹车及锁车功能,令他们轻松上壆及省力。年过六旬的拾荒者“黄姐”是用家之一,执纸皮为腰身带来不少劳损,改用新车轻松不少,笑言最满意还是锁车装置,“一推就响,起码吓到吓人”。

过去黄姐经常推著旧式手推车,在闹市中寻找纸皮踪影,运送过程带来一身劳损。(资料图片 / 罗君豪摄)

黄姐数年内失十部车

在上水区执纸皮近五年的黄姐,每日推著负载数十公斤纸皮的手推车,在人群及车路往来,推车上壆开始力有不逮,经常维持同一姿势,为身体带来不少毛病。普通手推车无法固定,有一次车辘陷入水坑中,在雨中纸皮散满一地,当时站在街口的黄姐在一片汽车响安声中感彷徨,旁人不断叫她站回行人路,但内心不忍车路受纸皮阻挡,这些狼狈境况已非首次遇上。黄姐另一个头痛的问题,是手推车经常被盗或没收,坦言特意选购粗身的单车锁,手推车稍离开视线范围时,担忧油然而生,“已经唔见咗8至10部车仔”,她无奈地说。

黄姐(左)及兰姐(右)是首批用家,大赞新车(左)便利,工作时轻松不少。(劳敏仪摄)

设防盗功能 设计师度身订造贴地新车

今年七月,黄姐开始在上水试“新车”,新增的刹车功能令其不用担心手推车向前溜走;安全带及折叠延伸支架,有助索紧及稳定纸皮。“新车”亦设锁车装置,当有人触碰手推车,会发出持续响声,为黄姐的谋生工具增添一点保障。

这款“新车”是理大赛马会社创“骚‧In‧庐”计划下的成品之一。设计师陈嘉兴说,不少拾荒者会把纸皮叠高至与人的身高相约,增加安全风险;用力转向及上壆,增加不少劳损,故为他们度身定做“贴地新车”,改用万向轮、上壆装置、反光及防撞物料、刹车功能及车铃等,全方位满足他们的需求。他认为,改良手推车上壆最困难,要把后轮靠近车中间位置,容易产生省力的杠杆原理把前轮升起,前轮则设置在车的最前方,令前轮容易上壆,当拾荒者发力推前,利用车底“流利条”,以助后轮一同上壆。

新增的上壆装置,令纸皮婆婆及伯伯更省力。(劳敏仪摄)
+6

成本3000元 试用阶段

一部“新车”重量达36公斤,约是普通手推车的两倍,最多可载重100公斤,每部造价达3,000元,设计团队期望经不断试用及改良,日后大量制作可减低成本。团队将在短期内制作四部新式“回收车”,透过地区组织“拾平台”,让不同地区的拾荒长者试用一年,进一步改良设计。

新款手推车以市面上最普及的铁车仔做蓝本及加以改良。(理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