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节跑进生死之间 边跑边谂 边度死?

撰文: 邓芯怡
出版:更新:

明晚(16日)是盂兰节,传统上人们会烧街衣祭祀祖先或孤魂野鬼,每年当晚街上行人都甚少,因怕夜归会“撞鬼”,但今年有机构“全城街马”冲破禁忌,于盂兰节当晚举行“盂兰跑”。活动听起来是一场跑步比赛,但实质是一场生命教育课,冀参加者藉活动反思生死。
当晚会有义工带领300名参加者,跑进中西区传说中猛鬼之地,途经如东华医院、广福义祠、寿衣店等见证生老病死的“景点”,参加者还会角色扮演成长者、临终病人或照顾者,讨论生死课题。

参加者会经过广福义祠,又名百姓庙,于咸丰六年(1856)建成,初期是供奉来港谋生却客死异乡的人,后来鼠疫肆虐时收容患病华人,很多人在此死去。(罗君豪摄)

“盂兰跑”是社企全城街马与慈善团体心系心生命教育基金合办的跑步嘉年华重点赛事。活动吸引300名市民报名参与,明晚(16日)他们将会分成10至12组,每组约30人,傍晚7时起,每组由两名领跑员带领从中环海滨活动空间出发,跑往上环太平山街、荷李活道一带后折返,全长5公里。

沿途参加者会经过见证生老病死的“景点”,如老字号梁津焕记寿衣店、东华医院、广福义祠(又称百姓庙)、俊城号纸扎铺等。他们获分派长者、临终病人或照顾者的身分,当跑至部分“景点”时,须代入特定身分思考生死问题。全城街马创办人梁百行表示,人生就如一趟跑步旅程,有起点、有终点,希望跑步结合相关活动,提升公众对生死问题的关注,刺激他们思考生死:“讲死并不是忌讳,应勇于探讨和面对”。

赛事以中环海滨活动空间作起点及终点,途经上环荷李活道,太平山街等地,当区有不少庙祠、小店都可作为生命教育题材。(孟兰跑网页)

赛事其中一站是东华医院的安老院门外,在这里跑手分别以3个角色身分,选择他们想“死在哪?”和死后“想点葬?”。心系心生命教育基金创办人李昕指,现时很多人死在医院或老人院:“但到底自己或临终亲人的意愿如何呢?死在自己家中,与至亲一起渡过人生最后一刻,会否是一个选择呢?”很多人死前都没有想过,或跟家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会希望藉活动能打破传统避谈死亡的禁忌,鼓励年轻一代思考死的问题。

广福义祠曾因经营不善,被当时的英政府下令封闭修整,促使附近的东华医院于1872年建成,为当时的华人赠医施药。(罗君豪摄)

跑步思考身后事

李昕续指,很多人死前没有向家人表达自己死后“想点葬”,家人可能因殡葬形式意见有分歧而产生磨擦:“现时有土葬、火葬、海葬、花园葬,或不同宗教仪式进行,若死前已向家人表达意愿,可免却家人为死者选择殡葬形式而有争拗。”

在盂兰节不少人都会在街上烧街衣祭祀先人或鬼魂,跑手亦百无禁忌,跑到一间在区内经营超过40年的俊成号纸扎铺,为自己及过世的亲友挑选纸扎品。李昕指烧纸扎品是一种心灵安慰或解开心结,在生者可能未有好好孝顺或照顾逝去亲人,藉烧纸扎品,向家人表达心意。

跑手到纸扎铺时,要想希望死后家人“烧咩畀你?”或为过世亲人选择扎品。(罗君豪摄)

领跑员Adam同时有份筹备今次盂兰跑,在筹备期间不幸地有好友的母亲去世,触发他主动跟家人讨论生死、器官捐赠的问题。他表明希望以简单环保的方式举行自己的丧礼,“播我的相片、短片,简简单单不用烧衣纸。”他又希望遗体火化后,可以将骨灰撒于花园或树林,而他的家人亦很开明,不介意殡葬形式。他希望其他跑手也从活动中有所得著。

现时百姓庙正殿内除供奉地藏王菩萨,神坛上也供奉济公。(罗君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