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逾七成人不满政府拟放宽PM2.5标准 促与世卫标准接轨
香港民意研究所今日(8月1日)与多个环团发布港人对环境及政府调整指标的意见,发现有52%受访者不满现时香港空气质素;有73%不满政府拟放宽PM2.5的标准,望政府聆听民意,与较严谨的世卫标准接轨,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
政府今年三月对于空气质素指标作出检讨,建议把可吸入微细悬浮粒子PM2.5的浓度,由每24小时每立方米75微克收紧至50微克,但与此同时,每24小时容许超标的次数则由现时的9次增近三倍至35次,做法惹社会质疑是放宽指标。由19个不同团体及单位组成的“空气质素指标检讨”关注组,就此委托香港民意研究所,了解市民的意见。
港民研在6月19至20日透过随机电话,访问了574个18岁以上操粤语的香港居民。数据显示大部分香港市民不满现今香港的环境,以及政府修改空气质素指标未达世卫水平,近半数认为政府的建议会令香港空气质素变坏,近4份之3市民不满政府放宽超标次数。
港民研总监钟庭耀表示:“调查显示市民不同意政府的调整。而逃犯条例风波也会增加反政府政策的比例,但影响不大。”
出席发布会的团体代表均批评政府以“英国和欧盟都容许超标35次”作调整的辩解是混淆视听。环团指出,香港的一般监测站离地16米,比起伦敦的2米量度的空气差很远,不可类比。
团体亦批评政府调整微细悬浮粒子PM2.5指标的同时,未有为臭氧作出类似的调整,质疑政府根本无心为民著想,从来没有把市民健康放在眼内。公民党立法会议员郭家麒引述学者指出,政府现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环保方案,亦没有目标,政府近年所有的环保政策都失效,因此意图以技术上迷惑市民来掩饰政策的失败。
对此,关注组各成员提出了不同诉求,大致上要求政府更新香港清新空气蓝图,为空气污染提出有广泛代表性,逼近世卫的标准的指标,保护香港市民的健康。有团体亦要求政府继续推行公共交通电子化,减低空气污染的排放。也有团体希望环境保护署引入超级电脑来分析空气数据,令需时4个月的环境数据模型可缩短至一日完成,大大增强政府制定政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