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争议升温 防止自杀会:求助个案环比增六成至114宗

撰文: 曾凯欣
出版:更新:

《逃犯条例》修订风波牵起社会情绪,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今(27日)公布,今年6、7月期间热线及网上聊天服务共接获156宗就社会事件的求助个案,自杀危机处理中心现已跟进31宗来自不同求助渠道的自杀危机个案。
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主席黄祐荣指,现时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有发展成疫情的趋势,即使部分人对事件没有立场,亦会因新闻及社交平台上的“洗版”影响情绪;他又呼吁大众应避免将自杀者英雄化,以免引起模仿效应。

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主席黄祐荣(图中)指,现时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有发展成疫情的趋势。(曾凯欣摄)

7月求助增加 31宗自杀危机中青年人估多数

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提到,根据24小时情绪支援热线及网上聊天服务的数字,单是7月已处理114宗因社会事件而受到困扰的求助,远比6月多出72宗。组织自3月至今,已处理共164宗受社会事件影响的求助个案,当中有两宗个案属中度自杀危机。黄祐荣指,组织现正跟进辅导31宗来自不同求助渠道的个案,当中20至29岁年龄组别个案人数占最多,共13人,占总人数41.9%。

求助人提及三个主要困扰因素,包括“对政府感到不满”、“对示威活动感到情绪困扰或不安”、“担忧未来”,其次均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对人事关系或社会感到撕裂”、“感到与家人政见不同”、“感到与身边人政见不同”等。

精神健康有疫情漫延的趋势

黄祐荣认为,现时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有发展成疫情的趋势,即使有部分人就事件未有立场,亦会因新闻及社交平台上的“洗版”影响情绪。他提到,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建议市民要兼顾生活平衡,当发现受情绪困扰时可主动寻求倾诉。

黄祐荣又呼吁大众应避免将自杀者英雄化,以免引起模仿效应,又建议因社会事件受情绪困扰的人应先自我照顾,若情绪持续严重不稳,应寻求专业人士协助。

政府应与市民重新建立沟通渠道

对于政府的处理手法,组织建议政府应与市民重新建立沟通渠道,并持开放的态度聆听各界声音。自杀危机处理中心主任何永雄又认为,若当局认为用词已等同回应民众的诉求,可考虑改用字眼,释出沟通的善意。

至于近日有不少网民透过社交媒体搜寻有意寻死的反修例人士,何永雄指,相关做法是否恰当难以一概而论,认为与事主沟通或需基于已建立的关系,网民未必是其倾诉对象,担心铺天盖地发放消息,或会影响事主。曾展国表示,网民的举动有助更容易寻到事主,并非不欣赏其做法,但认为在场需要有专业人士的协助,效果会更佳。

组织亦强调,社福机构会严格遵守指引,并保障求助者的个人私稳,不会轻易向警方或任何机构部门提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