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一连四日的“五一黄金周”假期结束,入境处统计5月1日至4日期间的整体出入境旅客达424.1万人次,其中总访港内地旅客数目近99.7万人次,创下近7年来新高。由于过往内地的劳动节假日为3天,故与去年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1日)的逾59.9万人次相比,今年内地访港客大幅增加近七成。然而,近年内地旅客来港旅游,已不再是疯狂购物,年青一代喜欢跟内地热门网站推介,到郊区观光或隐世景点“打卡”,其中包括中文大学的合一亭、九龙油麻地警署、鲗鱼涌海山楼、彩虹邨及港岛西环码头。一起来看看这些天,香港各区的众生相。
内地一连四日的“五一黄金周”假期结束,入境处统计5月1日至4日期间的整体出入境旅客达424.1万人次,其中总访港内地旅客数目近99.7万人次,创下近7年来新高。与去年五一假期(4月29日至5月1日)的逾59.9万人次相比,今年内地访港客大幅增加近七成。 1962年至1964入伙的彩虹邨,其七彩的外墙是其象征,这条“永恒的彩虹”更荣获“196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近年,彩虹邨成为本地人及游客的“打卡”胜地。今个五一假期,彩虹邨的停车场订篮球场更一度逼满400名游客,主要为内地游客,亦有来自韩国、日本及欧美游人。(邵沛琳摄) 有“怪兽大厦”之称的鲗鱼涌海山楼等建筑群,吸引不少旅客到场拍照。(梁焕敏摄) 内地旅游网站推出多个香港的大学“打卡”攻略,而中大经常被旅行团和自由行旅客“攻占”,引起社会热议。而今个五一黄金周,中大校园“景点”合一亭再挤满内地旅客,惟正值考试期,有中大学生不满旅客观光造成滋扰。(廖俊升摄) 内地“小红书”推介的西区坚尼地城新海旁(坚弥地城新海旁),被称为犹如日本神奈川江之岛电铁打卡位“镰仓高校前駅”,大批内地旅客慕名而来,更不怕与车争路,只为打卡到此一游。(梁焕敏摄) 假期最后一日,不少旅客四出扫货“冲刺”,其中旺角朗豪坊被旅客逼爆,人潮塞满扶手电梯上落位置,商场须做人潮管制。(李慧筠摄) 西贡多个地方遭大批旅客攻陷,有内地旅客组成的“徒步团”,在咸田湾背山面海地露营,惟团友离开时却弃置不少帐篷,及留下大批垃圾。有湾仔南营地的清洁工人称,平时公众假期约要清理十多袋垃圾,但五一黄金周首三日,已收拾过百袋垃圾。 内地的徒步团大多会自备煮食炉具,在塔门草原留宿一晚,其后到天后码头集合,拖着一个个行李箱、大背囊,再渡船去黄石码头。(蔡正邦摄) 尖沙咀星光大道经过约三年的维修及翻新,今年初重开。五一黄金周首日,已吸引大批内地旅客到来。其中麦兜铜像颇受欢迎,其鼻孔更被游人触碰至“甩色”。(邓倩萤摄)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于去年9月通车后,今年迎来首个五一黄金周。西九高铁站的离港大堂,在假期首日不算多人,但假期最后一日(4日)便是人头涌涌,逾百旅客等候入闸。(黄咏榆摄) 港珠澳大桥于去年10月通车后,今年迎来首个五一黄金周。不过,与通车初期的挤逼、热闹景象不同,假期最后一日离港大堂相对冷清,不用排队。(黄咏榆摄) 港珠澳大桥通车初期,东涌一度被旅客逼爆。不过,五一黄金周期间人流明显减少。香港旅游业议会指,假期首日约有150个内地入境团访港,比去年五一首日多约一成,当中约一半旅行团会经港珠澳大桥离境。(张美华摄) 山顶缆车上月23日起停驶2至3个月,以配合翻新及优化工程,停运期间撞正五一黄金周,游客需改乘巴士上落山。5月2日有逾千名内地游客在山顶排队等巴士落山,逼爆巴士站。(麦凯茵摄) 每逢黄金周等长假,尖沙咀及尖东一带有不少经营旅行团餐的食肆及购物点,加上星光大道重开后,游客更为集中,旅游巴要停泊景点附近等待旅客,违泊情况更为严重。(邓倩萤摄) 近年本港旅游业逐渐回暖,根据入境处资料显示,今年假期首三日的入境内地访港旅客已达近8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4月29日至5月1日)的逾59.9万人次,亦大幅增加四成。(香港01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