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一公升眼泪》 九旬父照顾三小脑萎缩症子女:他们不是负累

撰文: 邓颖琳
出版:更新:

日剧《一公升眼泪》女主角罹患小脑萎缩症,身体机能渐渐衰退时,获母亲鼓励纪录抵抗病魔的经历,女主角最终虽然病逝,故事却赚人热泪。早于1930年代来港、现年93岁的“黄伯”黄业云,七名子女中,三人确诊遗传性小脑萎缩症。目睹他们由脚部无力开始,渐渐恶化至丧失行动、语言能力,甚至当中一人已离世,但他从未怨天尤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要接受,你接受,就有勇气,认为是责任,就会去承担,就不会觉得是负累。”自太太离世后,40年来黄伯都身兼母职,至今仍亲自照顾两名在世的患病子女。

既然他来到人间,你要接受、尽自己责任去照顾佢,直至现在,都是我照顾的。
93岁黄业云
93岁的黄业云(左二)数十年来一直照顾三名确诊遗传性小脑萎缩症的子女,现仍照顾两名在世的子女(坐轮椅者)。(梁鹏威摄)

三子女6至8岁时发病 逐步衰退

小脑萎缩症主要是遗传性疾病,少部分人属基因突变,大多患者于20至40岁发病,患者的身体机能会渐渐退化。现年93岁的黄伯忆述,初时并不知道子女患的是小脑萎缩症,“三个都是6至8岁左右,突然脚无力,我本身有研究医理,就四处请教朋友、找专家,才知是基因问题,会一路衰退,初时脚部肌肉萎缩,用拐杖拐吓拐吓,后来就要坐轮椅。”

据亚洲病发率推算,本港现时约有250至300名患者,即约2.5万人中有一个患者。小脑萎缩症至今未有根治之法,更莫说是在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病症罕见亦无药可医,曾否考虑放弃患病的子女?黄伯边摇头边说:“既来之,则安之,无得医就顺其自然,既然他来到人间,你要接受、尽自己责任去照顾佢,直至现在,都是我照顾的。”

从不提自己照顾的苦况 只顾赞扬子女孝顺、坚强

三名子女患上同一遗传病,其中一人已在五年前离世,排第二的儿子大伟及排第六的女儿淑萍仍在世。父兼母职40载,黄伯访问期间却从无提过照顾上的困难或苦况,反而频频数算著子女坚强、努力地活下去的事例,更安慰地说,感激𡥧女理解他的难处,当年主动放弃读书,至今亦每周探望患病兄姊。

至于家住蓝田的他,不时跨区到邻舍辅导会在沙田的残疾人士院舍“怡欣山庄”、为子女按摩一事,却是由院舍职员告诉记者。

黄伯曾写信给时任特首曾荫权,儿子大伟才得以获社署安排入住残疾人士院舍。(梁鹏威摄)

丧妻后欲自杀 为子女决定坚持下去

至于大伟,黄伯形容他相当听话,“毕业后我带他去劳工处应征......他英文好、请了他,后来更调了去总部,他就一直做到退休......几乎全份粮都拿回来给屋企。”回顾大半生,黄伯形容,最艰难的时刻是跟他的元配妻子40年前离世,他要父兼母职,“40年前太太死了,本来两个人,变了一个人......当时几乎想自杀,但死后会留下(子女),想著想著,只好坚持挨下去。”

曾去信曾荫权 为儿子争取院舍宿位​

孝顺子女患病、妻子离世,接二连三地面对打击,黄伯均抱著“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面对,更努力让子女过得更好,“大伟退休后,他太太无法照顾他,安排他入住古洞老人院,但我探他时发现,环境很差,除咗食饭外,就是躺在碌架床上,无活动、无空间,所以我写信给时任特首曾荫权,经社署介绍下,他入了来怡欣山庄(邻舍辅导会的残疾人士院舍),与淑萍一起。”

淑萍很坚强、真的很坚强,她知道自己脚不好,就在(大厦)门口摆摊档,卖毛巾、袜,初时用小小的竹篓,试过被小贩管理连人带货捉走了,上庭时法官骂小贩管理队,‘不捉行得走得的,捉个行不到的’,好像还给了救济金,之后淑萍就愈做愈大,亦无人再捉她,直至她入住怡欣山庄。
93岁黄业云
+6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都要接受,你接受,就有勇气,认为是责任,就会去承担,就不会觉得是负累。
邻舍辅导会《颂亲恩表扬大奖─父亲大奖》得奖人黄业云

中气十足、行动自如的黄伯在访问尾段提到,自己从12岁起已研究食疗、防癌治关节痛的方法,至今不时受邀演讲分享研究,希望帮到别人。黄伯的坚持及努力得到邻舍辅导会欣赏,在首届《颂亲恩表扬大奖》中被选为“父亲大奖”得奖人,他将于本周六(4日)的“福群科技集团呈献:邻舍颂亲恩慈善晚宴2019”中获颁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