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时昌监管有名无实 记者放蛇测试 两分店职员准存易燃物
牛头角时昌迷你仓四级火令两名消防员丧命,香港人悲恸不己。火警虽被扑熄,但市区内仍有大量消防安全规格欠佳的工厦存在,俨如“隐形炸弹”。这边厢全城携手协力改善工厦问题,另一边厢有人似乎已经全然忘记大火的教训。《香港01》本周抽样巡视时昌迷你仓旗下10间分舖,六成位于旧式工厦,并无洒水系统,各区时昌迷你仓的前线职员把守不力、安全意职仍然不足,“只眼开只眼闭”,坦言守则“讲就咁讲”,职员不会查问,表明容许租客放置大量易燃物品。有职员更直言:“我唔会埋你㗎”,公司也不会查看客户存放的物品。
香港普遍市民家中地方浅窄,欠缺空间摆放杂物,遂衍生出迷你仓这商业板块。现时香港绝大多数迷你仓均设于工厦,然而工厦基于建筑和入伙年分不同,消防安全标准亦有所出入。随社会进步,消防安全标准不断提高,惟新订立的消防标准只适用于新建楼宇,旧式楼宇则只须遵从当年建筑标准。
例如有效阻止火势蔓延及灭火的自动洒水系统,于1973年才成为楼高30米或以上商业楼宇的法定消防设备。根据现行消防条例, 1973年前落成的工业大厦、货仓或仓库毋须安装自动洒水系统。
尽管消防处曾表示,在旧式工厦加装自动洒水系统,技术上可行,但此类旧式工厦的业主似乎未有积极考虑动用资金安装洒水系统,改善消防系统。类似淘大工业大厦这种楼龄高又无洒水系统的工厦,各区为数不少,恐怕沦为社会的“隐形炸弹”。
大火过后,《香港01》合共巡视10间时昌迷你仓,了解各迷你仓的工厦有否设置洒水系统,以及迷你仓经营者有没有检讨防火措施。结果发现十间迷你仓当中,六间都没有自动洒水系统。
此外,记者本周假扮客人致电时昌迷你仓热线,表示有意租仓,希望视察迷你仓实际环境,职员先询问记者要储放那类物件,然后安排时间让记者参观迷你仓。记者其后按照约定时间上门参观,迷你仓职员即为记者介绍仓内环境、风扇冷气开关电掣的位置,及解释开仓程序和付款方法,交代一轮后便带领记者拣选不同面积的迷你仓,过程之中甚少提到存放物品的守则。
职员:如事先申报 可存放大量易燃品
参观期间,记者主动提出迷你仓没有洒水系统,职员亦耐心解释旧式工厦毋须安装。其后记者多次表明有可能会摆放易燃物品,例如松节水或模型喷漆、喷油等物品, 北角、元朗区的职员闻言即场表示禁止摆放易燃物品,但土瓜湾分店职员则称,只需事前申报,让职员作记录后,即使是大量易燃物品,仍可摆放在迷你仓内。另一间位于观塘的分店,职员更坦白,“我唔会理你,你自己搞㗎”。他表明不会过问客户存放什么,“像自助午餐一般,你自己放,放完就走”。
协议书有名无实 职员吁租客自律
当记者希望了解开仓手续及需签署的文件,迷你仓职员详细解释指,客人租仓前需签署协议书,表示清楚迷你仓存放物品的准则及条款,并承诺不会存放易燃物品、危险物品、容易腐烂的食物、动植物等物品,惟职员也坦言“讲就咁讲”,实际上职员绝少过问客人摆放什么物品。
由于迷你仓采取“自助模式”,职员无需协助客人储取物品,即使开仓时职员亦不会点算和检查租客的物品,故此迷你仓职员基本上无从确认仓内有没有储存任何危险品,除非有客人主动申报,所以有迷你仓经理直言要靠客人诚实自律。
自助形式 职员非长驻仓内
时昌迷你仓现时是24小时开放,租客只需在门外拍卡即可进入仓内,无须通知迷你仓职员,相当方便。而记者巡视港九新界共10间时仓迷你仓时,发现不少迷你仓内根本没有办公室,职员也不会长驻迷你仓内。
《香港01》其后致电时昌,询问租客是否事先向职员申报有易燃物品就可以存放在仓内,以及大火过后有何检讨措施,惟截稿时仍未得到时昌回应
牛头角时昌迷你仓四级火发生后,消防处向传媒公布的数字指,全港现有487个迷你仓单位,分布于259幢大厦;现时没有装设自动洒水系统的相关大厦有86幢,包含154个迷你仓单位。处方计划使用两个月时间完成巡查,而首个月会用于巡查没有装设自动洒水系统的154间迷你仓。截至7月10日,消防处及屋宇署分别巡查了208间及56间迷你仓。
工厦内有宗教团体营运
发展局局长陈茂波昨日(15日)指出,经征询消防处的意见,若工业大厦违契用途引来公众进出该违契工厦单位以使用其设施或服务,例如学习中心、宗教聚会场所、商店、食肆、娱乐及康乐场所等,将会成为地政总署首辆执管的对象。而《香港01》巡视迷你仓时,亦发现部份工厦内除有多个迷你仓公司经营外,亦有宗教团体营运,例如新蒲岗利森工厂大厦有一间九龙法身寺。从九龙法身寺的facebook专页可见,该宗教团体会定期举办活动。记者亦曾致电九龙法身寺询问有关详情,法身寺职员称平日有打坐活动,但出入人数不多,只有十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