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办“离岛百宝图”展览 以皮影戏、打卡位推广传统风俗  

撰文: 张嘉敏
出版:更新:

不少港人会趁假日逃离繁嚣闹市,到离岛感受大自然气息,顺道短暂“避世”。由非牟利机构“文化葫芦”主办、获香港赛马会赞助的“港文化・港创意”,便以离岛区的文化特色为主题,举行“百宝图”展览。展览内将大屿山、长洲、南丫岛及坪洲,共四个离岛的风俗、传说融入艺术品,当中除以电子游戏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外,亦透过皮影戏展示长洲张保仔传说,令入场公众可观赏到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当中不乏“打卡位”,让公众犹如置身离岛中。

“大澳打卡位”内的照片由一班70至90岁的大澳老村民拍摄,将他们眼中的大澳特色带到公众眼前。(张嘉敏摄)

由非牟利机构“文化葫芦”主办、获香港赛马会赞助的“港文化・港创意”为第九届举行。今年以离岛“百宝图”为主题,以各项艺术品及活动展示大屿山、长洲、南丫岛及坪洲,共四个离岛的风俗文化。

以竹制成的大型装置由15个本地扎竹师傅合力完成,将本土特色工艺融入艺术中。(张嘉敏摄)

展览设置各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品,如以传统手扎技术、由15位师傅亲手制作的大型竹制品;以“船”为主题的雕塑品等。另外,展览透过“新旧共融”的方式,如加入长洲张保仔传说的互动电子游戏、即影即有的相片摊位等,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进一步认识本港传统文化特色。

除此之外,为加强保育文化的推广,展览内邀得有40年皮影戏经验的黄晖师傅,联同大专院校的学生共同创作以张保仔为题的皮影戏,令公众更认识本土传说之余,进一步推广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
黄晖师傅与大专学生共同呈现皮影戏。(张嘉敏摄)

设多个“打卡”位

为满足港人“打卡”欲望,展览内不乏“打卡位”,如有本地艺术家联同大澳村民,以照片形式将他们眼中的大澳特色搬到展览内,让入场观众犹如置身大澳。此外,香港公开大学创意广告及媒体设计学系的学生,以离岛特色制成照片相框,让公众可拍照留念;公众也可跟他们以雪条棒、自制的图片卡等,制作大澳的模型。

以船为主题的雕塑,艺术家透过灯光及倒影营造出海浪效果。(张嘉敏摄)

展期至5月1日

开幕典礼邀得民政事务局副秘书长张冯泳萍、古咨会主席苏彰德等到场。张冯泳萍致辞时形容离岛为“香港的花园”,甚至包含不少具特色的人情风俗。她指政府除致力保育具历史价值的古迹建筑外,同时著重推广具本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粤剧等,希望籍活动进一步推广予公众。

“百宝图”的主展场位于中环9号公众码头对出空地,而同时有数个展场分别位于大澳及南丫岛。展览由即日起至5月1日,逢星期二至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开放予公众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