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以为八达通长嘟长有? 专家:让子女试做“打工仔”学理财
小朋友误以为八达通长嘟长有?钱是来自柜员机及父母银包,不知与工作有关?又或做家务后每每向父母伸手要钱?原来本港幼童在理财方面存在四大问题,包括不知道金钱来源、不懂管理金钱、分不清金钱种类,无延迟消费或计划消费的概念,长大会易养成过度消费习惯。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沙田)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高级讲师郑晓萍,建议家长4岁起,可在生活中向子女灌输理财观念,并分三步向子女灌输。
偶有听到家长反映年幼子女乱嘟八达通,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沙田)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高级讲师郑晓萍直言,不少幼童都不知道金钱来源、不懂管理金钱、分不清金钱种类,无延迟消费或计划消费的概念。包括会有以下误解:
1)以为房屋是免费的2)八达通长嘟长有3)钱是来自柜员机及父母银包,不知与工作有关4)有钱就想买想要的东西,如玩具、糖、朱古力、扭蛋
4岁起可灌输理财观念 金钱是上班的酬劳
郑晓萍建议,在小朋友4岁起家长应在生活中向子女灌输理财观念。她教路指,父母第一步应向小朋友讲解自己的工作内容,而金钱是自己上班的酬劳。第二步是让小朋友试做“打工仔”,如小朋友不愿意或不懂收玩具,家长可以招聘“小小家务助理”作招徕,吸引子女应征,让他们从实践中理解如何赚到金钱。
她说,家长需明确说明有关工作的准则及要求,包括做什么工具及时限等,例如提供三个箱给小朋友,说明在一定时间内,将车、积木等玩具分类收好,以及说明完成后可以赚到的薪金。但她提醒,在小朋友完成任务后,家长要表明工作已完,避免日后家长要求小朋友帮忙时,子女都伸手问家长拿钱。
教子女理财分:“想要”、“需要”、“储蓄”及“关心他人”
在小朋友明白金钱来源后,家长应进行第三步教学,教子女将金钱应分“想要”、“需要”、“储蓄”及“关心他人”四部分。而消费前需分清自己是“想要”,还是“需要”,以及要学习付出、关心他人。电子货币愈来愈普及,为避免子女认为“八达通长嘟长有”,郑晓萍建议家长应带小朋友将他赚到的金钱增值八达通,让他们明白八达通能换取物质,是源于家人将钱充值到八达通内。
小朋友要知道房屋及生活必须品需要花钱买,可以叫小朋友在“需要”的资金中拿出几元、象征性帮手交租或交学费、买生活日用品。同时陪小朋友捐款给他们关心的机构,过程中要让他们明白捐款可以帮助到什么人。
“童心亲亲理财学堂”计划设学童体验及家长理财讲座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沙田)幼儿、长者及社会服务系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推行“童心亲亲理财学堂”计划,参与幼稚园会获得一套教材及老师培训资源,在正规课程中渗入理财观念;参与计划的学童亦可到IVE沙田院校内的体验馆,化身消防员、厨师、侍应等,赚取虚拟金钱;再在消费区以所赚的金钱参与骑木马、驾电动车等活动;当然,体验馆内亦设有银行服务及关怀他人区域。而在学童体验期间,家长可听取理财讲座,学习家庭理财及教育子女理财的小贴士。
计划暂时共有50间幼稚园参加,合共约3,000名4至6岁小朋友受惠。有兴趣到亲子理财体验馆试玩者,可到IVE幼儿教育中心的网页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