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业青黄不接 90后年轻人不怕工作厌恶 藉护理长者觅满足感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安老业人手短缺,26岁的庄慧轩是少数愿意入行的年轻新人。庄自小尊崇护士职业,两年前投身安老院舍,任职健康护理员,其后继续边做边进修,以成为登记护士做目标。她认为,虽然工作上有令人厌恶的地方,例如需要处理院友溃疡伤口和协助插尿喉等,但能够解决长者护理问题,减轻他们生活痛苦,对此感到满足。有安老院舍雇主称,不介意年轻人视院舍为护士培训的“跳板”,最重要先吸纳更多年轻人入行,以纾缓人才荒的问题。

26岁的庄慧轩认为,行业工作性质虽然有令人厌恶的地方,但难够帮助长者解决问题,感到满足。(卢翊铭摄)

26岁的庄慧轩自小尊崇护士职业,八年前中学毕业,辗转之下决定入行,2014年先修读诊所助理护士证书,同年再报读公大护理学高级文凭,2016年底终取得登记护士牌照。在修读文凭课程期间,慧轩已加入安老院舍担任护理员。

协助插尿喉、照料溃疡伤口 解决长者难题有满足感

慧轩指,同意行业工作性质有令人厌恶的地方,例如需要处理院友溃疡伤口,“伤口化脓,流著黄水”,亦需要协助他们插胃喉和尿喉;过程若准备工夫不够仔细,或会接触到院友呕吐物及排泄物等,并非人人可以接受。不过,慧轩坦言,“做得呢行预咗”,最重要自己能够协助长者解决护理问题,减轻他们生活痛苦,对此感到满足。

在安老院舍工作两年,她期望明年进修成为注册护士后,能转职公立医院,增加工作经验。(卢翊铭摄)

会因长者痊愈家属释怀而感高兴

慧轩续指,有不少家属最初安排长者入住院舍时,会感到内疚及难受,认为自己无尽到照顾者的责任。她指,试过有婆婆入住院舍前,因行动不便,在家中长期卧床,令皮肤出现压疮。

但是,婆婆入住院舍后,得到合适照顾,两个月后伤口逐渐痊愈,家属见到婆婆身体情况有改善,才对入院决定释怀,她亦为此感到高兴,工作受到肯定。她去年获选参加资历架构学习体验奖励计划,取得3万元奖学金,参与为期5日澳大利亚脑退化症的研究会,增进照顾相关病者的知识与技巧。

盼明年毕业后成注册护士 转职公院增工作经验

在安老院舍工作两年,现为登记护士的慧轩表示,短期目标是成为注册护士,故2017年9月起再修读公大精神健康护理高级文凭,若一切顺利,有望明年毕业。她期望届时再转到公立医院工作,累积更多经验,日后再重返安老业服务。

安老院舍负责人谢伟鸿(图左)与谢伟年均认为,行业人手短缺,需要改善行业形象,以吸引年轻人入行。(卢翊铭摄)

安老院舍雇主:不介意行业做年轻人“跳板”

慧轩雇主谢伟鸿表示,安老业人手短缺,青黄不接,以其院舍集团为例,目前有约500名员工,当中仅不足一成,年龄为30多岁或以下。他认为,年轻人未必怕辛苦,但主要认为安老行业工作性质厌恶,抗拒入行。

谢伟鸿表示,为了吸引年轻人入行,不介意院舍被视为晋身护士行列的“跳板”,让有志做护士的年轻人,先到院舍担任护理员,边做边进修,最快三年后成为注册护士后,再跳到其他医疗机构工作。

谢坦言,虽然会有人才流失问题,但最少可以先吸引年轻人入行,部份或会留下继续工作,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而部份选择离开的,不排除日后会重返行业,长远而言,对行业发展有好处。

外佣照顾长者非容易 且不能治本

至于早前盛传政府正研放宽外佣在津助院舍工作,谢则认为建议涉及复杂问题,例如要处理外佣住宿、保险问题等,并非容易。他又认为,行业不能单依靠输入外劳,就能解决问题,培训本地人才才是治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