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失误】广华医院验出脑瘤年半无通知 病人迟医变半身无力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广华医院病人李树良于两年前晕倒入院,接受脑部电脑扫描后,他称获医生告知“脑部正常”后出院。惟去年9月自费检查时竟发现脑有肿瘤,妻子花约3,000元向广华医院追查,揭发原来早于一年半前,院方的扫描报告早已发现他患上脑膜瘤,但无通知他们结果,亦一直无提醒要回院覆诊。治疗延误一年半,李树良的脑膜瘤体积增大了一倍。他去年10月接受手术切除肿瘤后,半边身体无力,疑因手术令脑部的神经线损坏。广华医院发言人回复查询时,仅指医生曾怀疑病人有瘤,但“内科及老人科未就情况安排进一步跟进”。据了解,一般而言若病人的扫描报告有异样,会尽快联络病人并安排覆诊,今次事件是由于内部沟通有误,无人跟进,致令有关报告“失踪”达一年半才重见天日。

李树良手术后半边身体无力,需坐轮椅,由太太全天候照顾。(陈倩婷摄)

找私家医生检查心脏​证正常 无回院覆诊

2005年,李树良第一次发现左侧桥小脑角脑膜瘤,当时已切除该良性肿瘤。至2017年1月,他因晕倒被送到广华医院,获安排接受脑部电脑扫描,医生准他出院时。他引述医生当时说,他的脑部正常,但担心其心脏有问题,着他于半年后回院检查心脏功能。

李树良理解为医生已检查他的脑扫描报告,且无异样,因此他自行找私家医生检查心脏,结果正常,他遂无回院覆诊,亦无再接到来自广华的通知。

但一年半后,即去年9月,私家医生为李树良检查时发现脑部有肿瘤,他再到广华照磁力共振,确定左侧桥小脑角有脑膜瘤,先后做两次手术切除,惟肿瘤属半恶性,已扩散至小脑及脑干,术后需靠再接受电疗。

花约三千元才取得病历 揭广华医疗失误

李树良其后分别到黄大仙医院及玛嘉烈医院接受复康治疗及30次电疗,辗转之下获告知,原来2017年的脑扫描报告已照出脑部有肿瘤,李太花费约二、三千元从广华医院取得相关病历才惊悉事件真相。

(香港01制图)

报告“放柜桶底”一年半 院方反指病人无如期覆诊

广华医院发言人书面回复《香港01》查询时指,病人2017年接受脑扫描后,医生初步怀疑病人脑膜瘤复发,向放射科医生寻求评估报告。但院方回复中未有透露该份放射科报告的去向,为何发现有肿瘤后无再主动接触病人,仅指病人无如期覆诊,以及承认内科及老人科病房亦未有作进一步安排。

广华医院发言人又称,于2018年病人入院时,已向家属解释2017年的脑扫描报告,确认病人肿瘤复发。院方指会审视病人检查报告的流程,并在“临床资讯管理系统”中加入重要放射科检查报告提示。

消息人士:内部沟通“甩咗” 无跟进报告

消息指,医院一般会在确定病人没有急性住院需要的情况下让其出院;若病人的扫描报告不寻常,会联络病人尽快回院,同时会要求放射科医生写评估报告。

今次事件中,据了解放射科医生有完成评估报告,但内部沟通过程中“甩咗”,院方无人致电病人,该份报告最终未能与病人“联系”上。

广华医院回复查询时无正面认错,亦拒绝透露无跟进病人扫描报告的原因。(资料图片)

手术后左边身无力 病人妻子:佢终身残废

54岁的李树良自去年底接受手术切除脑膜瘤后,失去平衡力,左边身体用不到力,左手无力提物件,左边面部肌肉亦失去功能,左眼闭合不全;行路时需靠辅助架一步一步走,说话的语速缓慢,需要太太全天候照顾。

李太引述有医生指丈夫病情不乐观,“可能永远都会系咁”,她无奈说:“讲得衰啲系终身残废。”

李树良不时双手互握,以减轻左手颤抖的情况。(陈倩婷摄)

要求院方承担责任并道歉 免再有人受害

丈夫病情延误足足一年半,李太感叹最可悲的是“错失治疗的黄金机会,而且唔系自己放弃,我无得拣”。她曾多次向广华医院的医生查询丈夫的肿瘤何时发现、为何院方2017年的报告无照出肿瘤,但她指医生只含糊其辞,辩称“肿瘤生长得慢”,又不断将责任归咎于病人没有按时回院覆诊。

李太表示,若丈夫真的如医生所言心脏有事,待半年后才可覆诊是太慢。她质疑有医护涉隐瞒病情,促请广华医院承担应有责任,并就事件道歉,并促院方尽快检讨扫描后的跟进机制。

李树良强调,当日做扫描后医生仅怀疑其心脏有问题,并指脑部正常。他直斥今次事件医院严重过失,亦令其身心遭受难以修补的伤害,但院方的书面回复只字不提道歉,实在令人失望。

医返我就好,你畀几多钱我都无用。
医疗失误苦主李树良
热爱运动的李树良,现时只能缓慢移动。(陈倩婷摄)

家庭收入大减 妻子患乳癌 医疗开支全赖积蓄

李树良热爱户外运动,曾登上香港“三尖”之一的蚺蛇尖,闲时亦会游泳,上山下海无一不精。曾担任多间高级酒店的行政总厨的他,理想是为长者设计健康又可口的菜式。遭逢此巨变后看似未能完梦,不过他仍未气馁,向记者表示会勇敢面对病情,深信身体会愈来愈好。对于广华医院,他仅得一句感受:“医返我就好,你畀几多钱我都无用。”

自出事以来,李生一家已花费约十多万元治疗,李太亦患入侵性乳癌,现时仍需服药,她发病后月入大减,由每年“交税都交25万”,跌至现时仅万多元,二人全靠积蓄应付开支。李太每日都会带丈夫去做针炙,只盼丈夫可重拾自理能力。

病人组织:当局应检讨整个通报病人机制

跟进今次医疗投诉的社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最理想是病人出院前已有相关扫描报告结果,但今次事件中,院方在发现报告有异样后,无主动联络病人跟进,致令病情延误。他续指,若可以提早年半发现病人有肿瘤,病情未必会像现时般严重。他直斥医护不肯承认错误的态度要不得,现存问题难以改善,促请医管局应检视整套通报机制,避免同类事件再在其他医院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