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偷步买楼】收紧前9日买楼 悭首付162万 刘怡翔认疏忽

撰文: 黄云娜 陈凯敏
出版:更新:

近年接连有高官卷入利益冲突丑闻,严重冲击利益申报机制。《香港01》连月调查发现,现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刘怡翔,6年前亦曾作出违规的投资决定。2010年8月13日金管局及香港按揭证券公司宣布,将投资物业按揭成数上限由7成降至6成,有份宣布政策、时任公营机构按揭证券公司总裁的刘怡翔,却于仅9天前,即8月4日与家人买入2个住宅单位作投资,并承造7成按揭,引发利益冲突嫌疑。金管局证实,刘怡翔在7月29日才首次获告知上述措施。换言之,刘怡翔明知金管局即将收紧按揭,仍决定作物业投资。刘向《香港01》承认,2个物业均承造7成按揭,换言之,他可节省缴付162万元首付。他亦承认疏忽,没有按守则向金管局申报2个单位的按揭,金管局指会调查事件。

现任财经事务及务局副局长刘怡翔(前排中间),6年前曾于政府公布收紧投资物业按揭前9日买入两个投资物业单位,疑涉利益冲突。(李泽彤摄)

刘怡翔以个人名义回复《香港01》时证实,自己的确承造了7成按揭,“因疏忽之故,没有申报就有关物业已承造按揭”。他指自己当时担任按揭证券公司总裁和金管局总裁委员会成员,就2010年8月13日金管局推出的新一轮措施,并无参与或得悉金管局制定有关措施的内部讨论。但他承认于2010年7月29日,即措施公布前16日,已首次获告知按揭证券公司需要考虑适当修订按揭保险计划,指“至于新一轮措施的其他内容,我并不知悉。”他强调处理有关物业买卖的事宜上,并不涉及利益冲突,亦没有因公职而获取任何金钱回报或个人利益。

刘怡翔与家人于2010年8月4日,即宣布收紧按揭前9天,签署正式买卖合约购入两个投资物业。

提前9日买楼 避过收紧按揭

2010年香港受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影响,热钱大举流入令楼市炽热,楼价在该年内便飙升近4成。当时港府高度关注炽热炒风,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2010年初公布4项辣招,仍无助压抑升势,于是至2010年8月13日,曾俊华再推“新九招”,其中一招是金管局将非自住物业的按揭成数,上限由7成降至6成,而时任按证公司总裁的刘怡翔亦于同日宣布,收紧按揭保险计划申请。

然而,《香港01》翻查土地注册文件时发现,当时有份公布相关措施的刘怡翔,却与任职拔萃女书院校长的太太刘靳丽娟及大律师女儿刘恩沛,于当局宣布收紧住宅按揭前9天,即2010年8月4日,签订正式买卖合约,分别以618万元和998万元,购入何文田翠华大厦及幸运阁各一个高层住宅单位作投资;若追溯至签署临时买卖合约日期,则分别为2010年7月21及25日,即措施公布前19及23日。

更重要的是,楼契文件显示,上述两个物业均有承造按揭,尽管文件未有显示当时刘氏承造的按揭成数,但由于两个物业在“新九招”出台前购入,故不受收紧按揭政策影响,即最多仍可承造7成按揭,按当时售价推算,即最多可减少支付约162万元首付。事隔6年,有关物业已经双双晋身千万豪宅之列。

2010年被金管局借调至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的刘怡翔(右),正出任总裁一职,其间从事按揭、融资有关业务,当中包括推出中小企融资担保及安老按揭计划。(资料图片)

服务财金系统逾30年

现年66岁的刘怡翔,中学于圣芳济书院毕业后,70年代远赴加拿大攻读数学学士及数学硕士学位,回港后于1979年加入政府当政务主任,至1986年起获派出任香港驻日内瓦关贸总协定副常设代表,5年后返港转任为外汇基金管理局助理局长(货币管理),跟随后来的金管局首任总裁任志刚工作,并协助设立金管局。至1993年金管局成立,他即被委任为金管局货币政策处处长,并于2000年获委任为金管局助理总裁(货币政策及市场),负责货币管理、市场基础设施以及资讯科技,与金管局渊源甚深。

2004年刘怡翔被金管局借调至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出任总裁一职,其间从事按揭、融资有关业务,当中包括推出中小企融资担保及安老按揭计划。至2012年,已负责金融事务相关监管工作达33年的刘怡翔从金管局退休,但至2014年再度获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邀请“复出”,担任副局长。于金管局服务近20年、曾主理多个财金部门的刘怡翔,竟在楼按政策出台前仅9天的非常敏感时期,一连购入两个投资物业,因而引发利益冲突嫌疑。

有份宣布措施 证早知政策出台

2010年时兼任金管局总裁委员会成员、作为按证公司总裁的刘怡翔,本人亦负责对外公布按证公司就“新九招”的相应决定,就在2010年8月13日金管局宣布收紧住宅按揭后,刘即于同日下午代表按揭公司宣布,修订按揭保险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收紧措施相生相连,例如金管局将1200万元以下的物业最高贷款下调至720万元,按证公司亦将按揭贷款额由1200万元收紧至720万元,而两者的借贷申请人供款入息比率上限,亦统一划定为50%。换言之,刘怡翔公布按证公司新措施前,必须事先了解金管局将要宣布的政策决定,甚至有机会参与当中的决策。

金管局证刘怡翔无申报按揭

金管局回应称,就2010年8月13日推出的新一轮措施,按揭证券公司总裁刘怡翔并无参与或得悉金管局制定有关措施的内部讨论,但他于7月29日才首次获告知金管局正计划推出新一轮措施。金管局亦证实,没有收到刘怡翔关于该2个物业承造按揭贷款的申报,会就此向他进一步了解和跟进。

金管局回复《香港01》查询全文。
根据土地注册记录,刘于2010年买入两个住宅单位时,买入价均低于1000万元,但时至今日已双双晋身千万豪宅之列。(吴钟坤摄)

土地监察主席、前立法会议员李永达指出,根据他过往在政圈经验,“我100%肯定佢(刘怡翔)一定好早知同有参与讨论(收紧按揭)!”他表示当局在制订楼按措施之前,一般都有长达2至3个月的酝酿期,例如金管局会提早放风向银行“摸底”,有关官员亦会多番讨论具体执行细节,而刘怡翔身为如此高阶的财金官员,职级如同陈德霖的副手,“例如陈德霖要准备几十条问题同可行答案,刘怡翔要帮手准备”,当日刘又代表按证公司宣布收紧按揭贷款的措施,不可能没有参与制定相关措施。

李永达批评,刘怡翔有偷步买楼的嫌疑,无论当时是否做足7成按揭,并且已按照守则向上级陈德霖作出申报,都不应在敏感时机作出难以令公众信服的投资决定。李永达慨叹,申报制度已经沦为政府官员的护身符,每每只做到最基本的申报要求,缺乏敏感的政治判断力和洞悉力。行会成员叶刘淑仪亦认为,政府官员事前“一定知”相关政策,要求刘及陈德霖就事件向公众解释,但就拒评刘是否偷步买楼。

马岳认为,作为刘上司的时任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有权指示刘怡翔放弃有关投资,因此作为把关人的陈,同样须向公众解释当时为何准许刘于敏感时间投资物业。

“好难想像佢唔知。”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亦认为,刘怡翔投资行为有利益冲突之嫌,性质有如梁锦松2003年偷步买车,同样涉及决策官员怀疑利用机密资料“揾著数”。他解释,重大财金政策都需蕴酿一段长时间,但投资物业却只需一、两个月作决定,因此难以令人相信作为财金机构高层的刘怡翔,会对收紧按揭政策毫不知情。另外,由于作为上司的时任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有权指示刘怡翔放弃有关投资,因此作为把关人的陈,同样须向公众解释当时为何准许刘于敏感时间投资物业。

报料请致电或WhatsApp “01线报”:6511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