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案】医疗券配二千元眼镜 视光师反设封顶价:已很克制

撰文: 陈倩婷
出版:更新:

长者医疗券推行10年,2017/18年度的开支已近17亿元,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明要检视医疗券是否用得其所,亦有议员提出应再增加医疗券金额。2019/20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在即,改革医疗券势在必行。社会一直关注有长者被游说以医疗券购买贵价眼镜,更有某些注册视光师利用现时法例漏洞,会在数十间眼镜店“挂单”替其客人签医疗券申报,令眼镜店能“分一杯羹”,自己则按比例抽佣。香港眼科视光师学会副会长伍尚舜接受《香港01》专访直言,行内有害群之马,未有提供详细眼睛健康检查,扭曲医疗券本意,但他认为不应加设金额上限,又指每宗个案的申报金额中位数为1,600至1,800元已经“好克制”。有关注组织则认为,卫生署应加强监管及制订指引,单单设金额上限并非治本良方。

政府正就医疗券进行检讨,料将公布检讨结果。(欧嘉乐摄)

根据食物及卫生局统计数字,2015年至2017年间,第一部份注册视光师的每宗申报金额中位数为1,600元至1,650元,是众多医护专业人员的申报金额最高,较金额第二高的专业医务化验师高出近500元。2017年数字显示,由视光师申报的医疗个案中,有约三成个案金额为1,501至2,000元,亦有约5%个案金额高达3,501元至4,000元。

罗桂媚认为若设金额上限,有部分长者可能会选择较便宜的镜片,而非最佳的镜片。(欧嘉乐摄)

四千元配眼镜太贵?视光师:个别人士或有需要 不应设金额上限

香港眼科视光师学会会长罗桂媚受访时指,第一部份注册视光师受过专业知识训练,可为有眼睛健康问题的病人提供适切治疗及疾病控制,而配眼镜是治疗的一部份,罗桂媚指出,一般人每年只会见视光师一次,但向医生求诊则不止一次,若按每宗交易金额直接比较,对视光师是不公道。

学会副会长伍尚舜认为,医疗券可为一些原本不愿意接受眼睛检查的长者提供诱因做检查,他续指,若病人需要配戴功能镜片,如渐进镜、遮光镜、茶色镜片等,金额往往过千,现时每宗个案的金额为1,600元至1,800元已“好克制”,他又认为逾4000、5000元属个别例子,但亦不排除有病人确有需要。另外,由于视光师属私人市场,亦不应就各类镜片的价钱划一定价。

有意见建议就每宗医疗券设申报金额上限,即所谓“封顶价”,罗桂媚反对建议,指或会影响治疗效果,视光师及长者的自主性及弹性减少。她又认为现时长者可决定申报款项多少,不需全单申报,在医疗券的使用上有一定自主性。伍尚舜补充指,曾有病人欲将剩余的医疗券金额用作为孙儿配眼镜,他认为使用者亦有责任要明白医疗券制度。

伍尚舜透露,基本眼睛检查约需时30分钟,若一日为数十人签单属不合理。(欧嘉乐摄)

为20、30间眼镜店工作不合理 建议加设“挂单”上限

目前第一部份注册视光师是认可的医疗券服务提供者之一,其余三个部份的视光师均不能签发医疗券,即俗称“签单”。有视光师因此与本身没有第一部份注册视光师驻场的眼镜店合作,以分成的方式,由合资格视光师在眼镜店“挂单”,抽空到该眼镜店为医疗券“签单”,有些视光师更与多达20、30间眼镜店“合作”,从而获得额外收入。

罗桂媚与伍尚舜均批评上述情况完全不合理,罗桂媚强调做法背弃眼睛健康检查的原意,未能为长者先进行眼睛检查及诊断,再提供治疗。伍尚舜亦指行内有害群之马,又指基本的眼睛检查最少需时30分钟,若有视光师一日可为数十个长者“签单”完全不合理。

根据视光师管理委员会的名单,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港共有1,036个第一部份注册视光师,其中487个是眼科视光师学会的会员。会长罗桂媚透露曾做过内部调查,380个有登记做医疗券的视光师当中,有95%受访视光师“挂单”的眼镜店数目少于8间,仅得个别个案在近20间眼镜店挂单。罗桂媚指,8至10间属合理数目,建议当局可设相应挂单数目限制以减少滥用。

连玮翘促卫生署加强监管力度,增设独立部门跟进医疗券相关投诉。(资料图片)

关注团体:设金额上限无补于事 卫生署应加强监管

社区组织协会干事连玮翘认为设金额上限会令计划弹性减少,而单设申报金额上限亦可能引伸出“拆单”等手段,并非治本方案。他续指,现行制度的问题根源,是有部分专业人员会将商品放在首位,为病人提供眼睛检查为其次,而卫生署没有足够监管阻止不当行为;现时亦没有足够配套让长者明白制度运作,例如应如何查询医疗券剩余金额,使用医疗券时的程序等。

连玮翘建议卫生署应先加强监管力度,如设独立部门处理投诉、为违例的视光师或眼镜店设黑名单、制订眼睛检查及配眼镜的指引、为长者提供各项服务的价格参考等,长远则应考虑修例以规管不当行为。他又指,当局亦应提供更多支援,以方便长者自行分配医疗券金额在不同的健康检查项目上。

林正财建议应设封顶价格,以免引伸出“浮动价”。(资料图片)

林正财:宜为不同医疗服务项目设“封顶价”

对于有视光师业界建议可规限业内的“挂单”数目,以减少滥收费用,行政会议成员、安老事务委员会主席林正财表示,看不到此建议能有助解决长者医疗券户口被“清袋”的问题。

他相信大部分视光师会视乎长者需要以提供适当服务,坦言“收紧制度对‘乖’嘅人是限制”,但改革制度是防止“曳”的业界滥用、乱检查,因此他认为宜为不同医疗服务项目设“封顶价”,不一定是收费中位数,实际价格可由卫生署掌握的数据再定夺,但原则是防止价钱过于昂贵、避免因市民用医疗券付费而出现“浮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