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科普】拆解潮汐风暴潮测量方法 以往单靠浮水金属球?
撰文: 香港天文台
出版:更新:
(原文取自天文台网页,大小标题、引言及内文,经过香港01编辑修订)
潮汐就如一首优美的交响曲,主旋律跟随太阳及月球的引力而出现高低起伏,但当中亦有各种由气象因素引起的变奏,例如风暴潮的洪水突如其来地来临,就如一下鼓声突然响起,令人心神震动。
要准确量度潮水的高度,可以使用不同的测量仪器。以往天文台采用的验潮仪是利用一个能浮于水面的浮标,例如一个空心的金属球被置于潮汐站中的水井内。金属球随着水位变化而升降,带动连接金属球的机械组件,从金属球的移动幅度来测量海水高度。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测量的方法亦不断进步。一些近代的测量仪器利用声纳回波的反射来计算海面与测量仪器之间的距离,从而推算海面的实际高度。而有些测量仪器则利用放置于水底的压力传感器,量度水压以及大气压力的差别,再换算成海水高度。
热带气旋除可带来风暴潮以外,亦有机会带来越堤浪,巨浪拍堤岸造成水花四溅。越堤浪与海岸线的形状、座向、海床深度、及堤构造等有很大关系。为了减低浪对量度潮水高度的影响,验潮仪会尽量消除由海浪引起的变化。天文台目前负责管理的潮汐站包括鲗鱼涌、大埔滘、尖鼻咀、石壁、大庙湾及横澜岛。另外亦与其他政府部门及机构合作,将潮汐观测资料实时于天文台“潮汐资料”网页上发布。直至2018年年底为止,共有12个潮汐站的资料在网页发布。在2018年强台风山竹袭港期间,部分潮汐站录得破纪录的潮位高度。除了横澜岛潮汐站因当时无法抵挡大风浪而遭受破坏外,其余5个天文台管理的潮汐站均录得有记录以来最高的风暴潮。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热带气旋所带来的风暴潮威胁亦随之而上升,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作好准备应对风暴潮所带来的威胁。
原文:如何测量潮汐与风暴潮
作者:香港天文台陈恩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