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研新运动坐地轻排球 肢体残疾者“易上手” 助提升身心健康

撰文: 胡家欣
出版:更新:

肢体残疾人士受制于身体限制,运动选择比一般人少。浸会大学体育及运动学系去年起研究发展坐地轻排球,希望为肢体残障者提供多一个运动机会,亦邀请学员参加课程试玩,以检视该运动对他们的体适能及心理健康的成效。研究结果发现参与者能减少皮脂、增强心肺耐力及提高体能活动乐趣等。
有参与研究的残疾人士形容,坐地轻排球设计较“易上手”,直言最享受在场地“碌地下”打球,“好自由自在㗎!”

近60岁的钟绮华(左)与朱润明均表示,参与研究计划后爱上坐地轻排球,认为对身心健康有益。(胡家欣摄)

坐地轻排球以传统残奥会排球和轻排球改良而成,“轻排球”所选用的球较传统排球大,圆周长多7厘米,重量轻140克,运动亦不受年龄和性别限制,场上各分两队,各有六名球员坐在地上对战,门槛玩法比传统的宽松,例如每次传球,球最多可以弹地一次。

研究学员年龄平均48.9岁 7成患小儿麻痺症

浸大体育及运动学系、香港健康轻排球会和香港伤残青年协会去年合作展开“肢体残疾人士轻排球干预计划研究”,设计坐地轻排球课程,为期15星期,合共30节,每节90分钟,一共有23名学员,平均年龄为48.9岁,当中有7成人患有小儿麻痺症。

“碌地下”打球身体自主性大 坐地轻排球较易上手

将近60岁的朱润明与钟绮华是参与研究计划的肢体残疾人士,两人自小患有小儿麻痺症,双脚不良于行,前者平日以脚架辅助走路,后者则近年转用轮椅。

热爱运动的朱润明表示,喜欢玩坐地轻排球,原因是所用的球“较轻又较弹,好易上手”,而且运动量高,“上手托十下已开始感觉到血液循环,精神咗。”他续指,最享受在地上移动时“碌地下”打球,“好自由自在㗎!”他笑言,与同患有小儿麻痺症的太太经常切磋,“一星期有两、三次,好钟意。”

坐地轻排球 毋须坐轮椅亦可学

同样是运动爱好者的钟绮华表示,本来最爱合作性高的轮椅篮球,体验过坐地轻排球后同样有感喜爱,更认为后者吸引更多肢体残疾者参加,除了运动容易掌握,坐地方式亦是一大优点,“部份人是用拐杖行,咁无理由要再学轮椅去玩,如果要有手车先得,佢哋唔会谂。”

浸大体育及运动学系教授钟伯光(后左三)表示,研究反映坐地轻排球对肢体残疾人士的身心功效,并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认为值得在本港大力推广。(胡家欣摄)

研究证增强心肺耐力、减身体脂肪

另外,浸大团队为检视运动对肢体残疾人士的体适能及心理健康的成效,邀请23名学员参与课程前后作体适能测量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以了解运动成效;而研究同期有17名无参加坐地轻排球的肢体残疾人士作为“对照组”比对。研究由筹备到落实完成整体需时半年。

研究结果发现,“坐地轻排球组”学员在参与运动后与“对照组”相比,不论在减少身体脂肪厚度、提高心肺耐力和体能运动活动乐趣都有显著结果。而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在打球后的社交能力、心理健康等平均得分均有增加,与“对照组”有显著差距。浸大体育及运动学系教授钟伯光表示,研究肯定坐地轻排球对肢体残疾人士的身心功效,并能提升他们的生活质素,认为值得在本港大力推广。

难租康文署羽毛球场 盼多推广共融 

不过,推广坐地轻排球并非容易,或先要解决场地困难。钟伯光指,坐地轻排球所使用的空间较传统排球少,可使用羽毛球场地,但若要租用康文署相关场地,则碍于指定运动项目限制,因使用的是轻排球而非羽毛球,因此不能够租用。

他指,曾向康文署人员表达意见,建议可容许租借羽毛球场地作轻排球之用,惟了解到香港投诉文化强,做法会对署方运作造成压力,“如果订唔到场嘅人,见到喺羽毛球场打紧排球,咁自然会有投诉。”他希望藉研究加强推广工作,协调场地使用,令更多港人可以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