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与4期肺癌存活率可相差5倍 标靶药治疗次序助延长治疗时间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近年,世界各地均有研究指不同疾病出现年轻化迹象,包括癌症。根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的数据,肺癌是全港第二大常见癌症,在2016年录得4,936宗新症。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潘智文发现肺癌出现年轻化,45至64岁的组别有上升趋势,而肺癌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亦有下调,由2009的男性发病中位数71岁、女性72岁,降至2016年男性69岁、女性67岁。潘智文形容“是一个值得留意的警号”。

临床肿瘤科专科潘智文(左)及梁广泉(右)指出,肺癌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受访者提供)

本港在2016年录得4,936宗肺癌新症,较2015年增加4%或188宗。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梁广泉与潘智文翻查过去3年的临床观察数据,检视肺癌中最常见的EGFR基因突变型肺癌患者的年龄分布,均发现50岁以下的患者总人数与50岁以上的患者总人数相若,反映肺癌有年轻趋势;因应年轻化趋势,患者家庭支柱的情况亦有所增加。

潘智文表示,患者愈早确诊及接受治疗,存活率会大大增加,第1期与第4期的一年存活率更相差逾5倍。

潘智文指肺癌分为两大类,当中约8成至8成半属非小细胞肺癌,1成至1成半则属小细胞肺癌。在亚太地区患者中,最常见于肺癌的基因突变类型多为EGFR基因突变。

梁广泉表示,在评估过患者的肺癌及基因突变种类、期数、身体状况、年龄等各方面因素后,医生会为患者度身订做治疗方案,有国际研究指,若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采用阿法替尼作一线治疗后,当病情恶化及出现基因突变时,再接受二线奥斯替尼治疗用药,有效延迟随后的化疗,最长可达28个月,治疗次序更令患者的两年存活率提高近8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