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赴日本跑马拉松突晕倒赛道 仁安医院数据:1%病人心血管异位
渣打香港马拉松将于下月(2月17日)清晨开跑,然而近年渣马选手参赛期间受伤事件屡见不鲜,本港22年间更有5名跑手死亡,其中亦涉年轻及专业跑手。46岁跑手吴国峰有超过10年跑马拉松经验,每年都做身体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2018年4月在日本静冈县跑马拉松时,却突然晕倒,险些猝死;回港后透过心脏造影检查,才发现自己是隐性心脏病患者,其右冠心动脉有异位情况。仁安医院心脏中心总监李少隆医生指,渣马比赛猝死个案有不少是因为隐性心脏病所致;而医院去年亦有大型调查指,接近1%的人存在冠心动脉异位而不自知。情况严重的患者在剧烈运动时,冠心血管遭大动脉及肺动脉挤压导致心肌缺血,极易猝死。
吴国峰今年46岁,跑步经验丰富,参加马拉松跑步已经10年有余。去年2月,吴先生曾在日本爱媛县跑马拉松时短暂晕倒过,但由于很快苏醒则不以为意。
然而,死神很快再找上门。事隔一个月,即去年3月他在日本静冈县跑马拉松,在最后10公里处突然失去知觉,倒在赛道上。救援队赶到时,他已经失去脉搏,心电图显示心室纤维颤动,透过体外除颤器对吴先生进行电击治疗,才捡回一条命。
每年健康检查 无三高症状
吴先生抢救后,很快醒来,并被送至当地医院,初步检查心脏功能正常。回到香港后,李少隆医生深感奇怪,于是安排吴先生做电脑扫描心脏造影,才发现他有右冠心动脉异位情况,心脏右侧血管在剧烈运动时,遭到大动脉及肺动脉挤压,造成心肌缺血而晕倒在赛道上。
吴先生坦言,自己多年来都会例行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运动心电图等,从未发现任何问题,更没有例如三高等明显的冠心病风险因素。他平时还会踢足球、体力良好,“从未谂过会有这个问题。”
仁安医院调查:近1%人有先天及隐性心脏病
李少隆医生指,“冠心动脉异位是先天性心脏病,虽然大部分都相对安全,但个别的情况属于高危险,容易引发猝死。”去年,仁安医院对此类病例做了调查,成功分析了10,098名病人,他们过去5年(2013-2018年)都做了心脏电脑扫描血管造影检查,发现共有98位病人有冠心动脉异位的情况,大约占0.97%。
李续指,心脏上有三条主要的血管为心肌提供氧气和血液,若有一条遭到大动脉及肺动脉压迫,很容易导致剧烈运动时,心脏有部分缺氧而令人猝死。他形容,心脉血管如同一个大泵,除了在内部阻塞,也会因外部挤压而功能失常。
1%比例属正常 非人人需要心脏造影
李少隆指出,接近1%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正常,其中大约有四、五成病人属于高危情况,他们在平时不会有明显症状,普通的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未必能发现问题,只有通过心脏造影的方式,才能观察到冠心血管是否受到挤压。
他补充说,尽管冠心血管异位在严重情况下会致命,但并不推荐所有人接受心脏造影检查,一方面是因为患者比例不高且情况非高危,另一方面若不参加“持续性强烈”运动,大多属低风险。他又指心脏造影手术需要注射显影剂,有影响肾脏的风险,市民应衡量风险再决定是否检查。
手术后“气好咗” 即将再战渣马
透过外科手术,吴先生的冠心血管不再受到挤压,他形容自己明显感觉“气好咗”,住院一周便出院,一个月便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慢慢恢复运动。上个月吴先生已经参加了街马,并成功完成;他亦要参加下个月的渣打马拉松,再次挑战全马。
吴先生表示,参加马拉松的运动员应该做好常规体检,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另外他更呼吁香港跑手不要在赛道上手拉手“一字排开”,以免有跑手受伤、晕倒,阻碍道路,影响救援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