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独家】“内地最毒城镇”拒洋垃圾摆脱酸臭 香港却沦陷?
昔日,美国有毒废料越洋而至,经香港转口,黄金产业链的最终目的地是被称为“全球最毒城镇”的汕头贵屿镇。贵屿之毒,在于家家户户徒手火烤、酸液洗擦电路板,纵使炼得黄金、白银、纯铜,但全镇却酸液排河、黑云蔽天,大量工人村民亦身染绝症。如今,中国政府严打洋垃圾进口,贵屿废料拆解业亦经整顿,环境改善,但香港却执法不力,变相默许拆解工序转移入境。今日,趁香港还有回头路,这个距离我们252公里的汕头贵屿镇,几经辛苦“成功脱毒”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之前我未行入镇,已经闻到阵阵酸涩味,令人喉咙干涸。”到贵屿前,记者问两年前曾到贵屿考察的浸会大学生物系研究员梁浩文。然而,记者步入贵屿,却未有嗅到令人不适的酸涩味。街头巷尾,一切就如一个内地普通城镇,除了大街都挂满“严厉打撃园外非法电子拆解行为”的红色横额。
要不全面整治 要不全面断掉
“高峰期是2000年,当时有人单靠一柜洋电子废料,就赚到几百万元(人民币,下同)。但如今国际金属价格下降,政府又严打,生意不好做了。”作为6万外来人口之一,小胡在贵屿10多年,见尽起落。他说如今所有拆解户都被搬到了贵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统一规管,他对此十分满意:“以前很多人把拆解后的废料就掉到河里,很酸臭!现在没有了。”
“要不全面整治,要不全面断掉(回收业)!”贵屿镇镇长林秋荣接受访问说,这是上层整治贵屿时下的“高压”死命令,但同时村民亦希望改善污染,“改革以来没有一宗上访,是奇迹!”他表示2012年至今,政府共取缔了2469家电子拆解户,拆除了3245套排气烟囱和集气罩,共行政拘留25人。
根据2012年普查,贵屿全镇27条村,有24条从事电子拆解,从业人员10多万,而拆解地点正是每户家中。当地政府为了整顿行业,将部分拆解户组成数十家公司,全部搬进新建成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以往每户拆解完就将废料排到河流及泥地,甚至直接焚烧,现在搬到园区后都被禁止,最污染的电路板炼钢工序,亦必须到园区的号称世界最先进的火法、湿法冶炼厂进行。惟记者到访当日,两间厂都未有开动,但带记者参观的张姓工程师断言:“我们一定会成功!”
解拆户:改革后赚不了多少
然而,不是每个当地人都欢迎改革,例如不少电子拆解户。记者到投资15亿元兴建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区传出酸涩味。记者跟来自四川的陈老板(化名)访谈,30多岁的他在贵屿打工10年首次创业,在垃圾堆中寻找机会。陈目前租用两层单位,租金一年逾8万,他自言以前在村中租房拆解,一年租金只需几千元,他苦笑道:“现在赚不了多少。”他和4名员工在满布打印机零件的小单位内,蚂蚁般弓着腰忙于拆解。从打印机上拆解电路板,一吨可卖得2万元,陈老板徒手拆解,双手都被碳粉染黑,但他从不担心健康。
【01独家】《香港01》美国环团跨国调查 港沦全球电子垃圾岗
【01独家】扮买家闯电子垃圾回收场 睹工人无保护拆含水银屏幕
损失环境 为黄金?为国家?
园区内,随处可见解拆工人将废弃电子用品,例如打印机或主机,一钻一拆便解开,得出电路板,就动用电锯锯开,工人会在电锯前放一个吹风机,吹风机出风口放一盆水吸收尘埃,成效却是杯水车薪,尘埃仍是四处飘扬,伴随住酸涩味。工人安全意识不高,顶多只戴上手套工作。
每朝拆解户都会聚集在大如足球场的交易装卸场,记者早上8时到访,场内只剩下10多个摊位,已是交易时段的尾声。各地回收商驶着逾10米长的货车,车上整齐装满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子废料,再向解拆场老板兜售。双方倾好价钱,便即场交收,搬运工迅即驾着小卡车驶至,准备将废料运走。工人工多艺熟地将废料砌成小城堡,小卡车就拖着小城堡回到拆解场。到一两星期后拆解完毕,拆解商又在交易装卸场将废品卖到冶炼厂,提炼贵金属。
林秋荣说,深圳华强北也是靠贵屿人翻新旧电子零件,才有今日“中国电子第一街”。他更谓贵屿最高峰时,估计回收业一年提炼黄金达15吨。根据资料,8年高踞黄金出产大国首位的中国,2014年黄金产量亦只为460吨。林幽幽地说:“贵屿损失环境,但为国家提供了很多战略物质。”
脱毒非不能 环保署先要立决心
“影响是很巨大,拆解(电子废料)可能赚100个亿,但要治理可能要更多钱,不也见得修理得很好。”不少国内人为贵屿“疗毒”默默贡献,其中一位是曾获得福特环保奖的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霍霞。自2003年开始,霍霞与学生自发定期为贵屿镇1至8岁的儿童普查血铅水平,并向家长教授相关知识。当地儿童从04年的超标血铅水平至今已下跌一半,霍霞肯定当地政府的改革成绩。
“去年11月,我亲眼见到贵屿彻底改变,真不敢相信。”2002年时率先向全球揭露贵屿污染的国际环保组织Basel Action Network(BAN)创办人Jim Puckett,跟记者说去年11月到访贵屿时,惊讶当地环境改善,他不得不承认中国政府的打击洋垃圾的决心及努力。
如果没有14年前Jim Puckett的揭露,今日的贵屿会是怎样?14年后,《香港01》与BAN合作,揭露了香港沦为全球电子废料集散地,记者很想问环保署一句:请问黄锦星局长立定决心吗?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