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料】元朗土法炼铜场曝光 重金属疯狂超标毒祸新界

撰文: 郑思思 杨曼璐 陈润南
出版:更新:

《香港01》上星期公布和国际环保组织合作的跨国调查,发现大批电子废料由美国走私来港,背后由中港集团操控,随时要香港环境“埋单”。记者委托浸会大学教授到3个回收场采集环境样本化验,结果发现2个场被验出重金属严重超标,包括在元朗的一个“土法炼铜场”,场外的积水样本铬含量超标499倍,铅亦超标89倍。另外一个在恐龙坑的回收场,泥土样本的铜含量超标22倍。浸大生物系助理教授钟姗姗说,超标严重,粉尘及污水对附近居民构成危险,毒害难以估计。

位于大棠的“土法炼铜场”,清楚可见两个沉淀池,被破碎的电路板结成浆,再经流水流至铁皮盖下的“震筛”池,分隔铜粉和纤维。(黄永俊摄)

《香港01》与美国环保组织Basel Action Network(BAN)早前合作,将200个追踪器附于美国有毒废弃电子产品,发现当中有66件离境,而多达八成,约51件入境香港,包括25件受管制、含水银和铅的LCD及CRT显示屏,间接证明毒废料走私来港。BAN更形容香港已沦为全球电子垃圾岗,污染环境。

记者5月中按BAN追踪器的GPS位置,追查到元朗大棠时,发现“土法炼铜场”。记者假扮买家入内,发现场内布满污水,又见两个相连的灰绿色沉淀池,相信池内是被破碎的电脑板,灰绿色纤维更像泥泞一样黏在地上和墙上。场内又有破碎机,正将电路板打成粉末。还有铁皮盖下有不断振动的两个水池装置,池上有红绿两色污水流经。池旁又有一大袋红色的铜粉,但记者未来得及调查更多,已被场内的工人打发离开。

“震筛”池,是利用震动的隔筛分隔不同面积的物料,回收场工人声称系统的水会循环再用,不会污染环境。(黄永俊摄)

直击土法炼铜场 工人声称环保署批准

记者一星期后再到访,工人竟主动向记者解释:“我们没事的,环保署来过几次。”又带到场内参观,称整个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物,没有污染,只是将电脑板,行内叫“覆铜板”破得粉碎,因为纤维的重量和铜粉重量不一,所以可透过“沉淀”和“震筛”的步骤可分离铜和纤维。

工人说的“震筛”,就是发生在铁皮盖下的两个水池。透过流水的带动,震动的隔筛将不同大小的物料分开,分拣出铜粉。业内人士估计,覆铜板含铜量大概两三成,每吨铜粉可卖二万元左右。记者曾在场外见到十几大袋铜粉,估计货值廿几万。至于覆铜板大部分的灰绿色纤维“乙脂”,只有弃置在香港,增加堆填区负担又造成污染。

不过工人坚称无污染问题:“(污水)会回收再用......通通都被围住,不会流出。”他又声称香港有最少十间相类似的炼铜场。

浸大实验室团队采办化验

记者委托浸大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硕士课程主任、生物系助理教授钟姗姗,和浸大实验室技术人员郑金树,5月底到现场采办。他们发现大批标明“美国产品”(Product of USA)电子废料已弃置在场外,在大雨后流出带彩光的油污,郑金树形容是:“带有金属粉的污水。”所以抽取第一个积水样本化验。

他们之后又在回收场的铁皮边,怀疑是出水位置,抽取第二个积水样本(水样本2):“污染跟酸碱处理过的污水,这个特征很明显。”教授们并在回收场门外采集2个混集电子废料的泥土样本。

化验结果令人惊讶,钟姗姗的结论是:“水当然有毒,水是绝对不适宜直接接触,让人体吸收。”2个积水样本均验到高浓度的重金属,以铜的浓度最高,高达每公升69毫克,其次是铬,每公升25毫克,还有铅也高达每公升4.5毫克(见表一)。由于香港未有相关的法定标准,以中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第IV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来计,铬含量超标达499倍,会引致皮肤过敏甚至出水泡。铜含量超标68倍,铅含量更是超标89倍,有可能破坏神经系统。

表一:

黄色为超标数值;香港未有相关法定标准;测试另外8种重金属,包括钡、钴、汞、锰、钼、镍、锑、锡均无验到超标。
负责到3个回收场采集环境样本的,包括浸大环境及公共卫生管理硕士课程主任钟姗姗(右)以及浸大实验室技术人员郑金树(左)。(黄永俊摄)

炼铜场样本重金属超标高达499倍

另外2个炼铜场的泥土样本,均验到有15种重金属,主要以铜粉为主,每公斤高达12万毫克,以环保署按风险厘定的土地污染整治标准(工业土地),是超标11倍,必须整治。另外重金属锡和锑均有超标。(详见表二)

事实上,这种污染问题并非个别情况。浸大的实验团队并在另外2个回收场采办,包括上白泥一个电子废料回收场。根据BAN的追踪器,有美国的LCD显示屏非法入境香港,来到这个非常靠近海岸保育区的回收场。我们爬到回收场出水位,采集水样本(水样本3),化验结果检验不到大部分重金属,唯一是验出有锌,较香港一般的河高,例如锦田和元朗河。不过要留意的是,部分重金属的安全水平极低,例如水银,化验上有限制,未必能化验到极微的含量,化验室检测不到水银超标,亦难以断言没有超标。(详见表一)

表二:

黄色为超标数值;测试另外9种重金属,包括钒、铬、锰、钴、镍、锌、砷、钼、镉均无验到超标。
恐龙坑的回收场,9个月前曾发生火灾,现场仍弥漫烧焦味,有毒的灰烬无人理被丢到一边,经化验后发现重金属超标。(黄永俊摄)

第三个采办的地点,是恐龙坑一个曾经发生大火的电子废料回收场。由于回收场经常大火,去年便有13宗。记者和浸大的实验团队相隔9个月,重回火灾场采集混杂灰烬的泥土样本(泥样本3)。化验结果显示,样本含有各种微量的重金属,最高浓度的是铜,每公斤验出23万毫克,超标22倍,较炼铜场的泥土还要高。记者星期二向环保署查询,暂时未有回复。

浸大生物系助理教授钟姗姗说:“慢慢经过风吹雨打,会渗入泥土。散播在空气,结果也是污染环境,污染环境后,结果也是被人吸收,在乎吸多少,吸多久。”她尤其担心回收场附近的民居,小朋友来玩水玩泥,非常危险。

浸大实验室团队在3个回收场采集了多个样本,经化验后证明3个电子废料回收场中有2个重金属超标。钟姗姗担心重金属的污染影影附近的民居和农田。(黄永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