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港珠澳桥开通 人流车流未如理想 基建促经济沦空谈?
本港各项大型基建陆续落成,今年更先后有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桥开通。造价不菲的两项大型跨境运输基建被视为助港进入大湾区门户,政府更冀能借此增加访港旅客及便利货运业界。不过,通车已逾两三个月,高铁的人流不似预期,大桥的车流亦未达估计,为何现实跟政府期望出现落差呢?未来又能否达到促进本港经济的目标?
建造年期逾十年,造价853亿元的广深港高铁香港段于今年9月23日正式通车。开通至今三个月,但人流却未如政府预计般理想。每有大型运输基建落成,大多会为该区带来人流,带动楼价和舖租飙升。不过,在西九龙的高铁站却未有带旺毗邻的佐敦,最近车站的渡船角一带更是“吉舖”连连。
渡船角在1960年代曾是最旺的码头,随着年代转变,该区的巴士总站于2003年被征用作发展高铁用途,高铁热炒起。惟高铁通车后,出现不少“吉舖”。开业三十年、一直憧憬高铁通车可带来人流的和记海鲜饭店东主谭耀强坦言,以前曾想像通车后“近水楼台先得月”,更预计将有多一成至一成半的生意,现实却是比未通车前更少食客。他说,以往因附近有工程进行,所以未到中午12时,店内已经坐满“地盘客”,现时因工程完成,这批食客相继消失,午市客量少近九成,只有三至四台食客,令其大失预算。他又提到,现时的食客都是本地客为主,因高铁而至的旅客间中只有一至两个。
地盘完工 食店“较以往冷清”
谭耀强估计,因该区老化,加上没有商场,旅客宁选择去圆方,幸好其食肆历史悠久,才有食客慕名而来,唯有努力做好晚市,冀“拉上补下”;在租金方面,谭耀强表示,过往三十年间,租金从6万元上升至20万元,他希望业主能“手下留情”或直接减租。
同样开业逾三十年的知名小食店添记法式三文治,东主许颖颐指,高铁开通对生意没甚帮助,他指未通车前,已估计高铁不会为该区带来更多的生意和人流,所以对其而言并没有任何失望。不过他也留意到渡船角一带比以往更冷清,相信是因地盘已完工,所以人流更少。嘉多利饼屋东主蔡老板亦指,没有想像过高铁可带来更多的客人,反而“地盘客”减少,令生意跌了5%。
高铁日均乘客量仅5万
运输及房屋局早前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显示,截至11月29日,高铁的总客量为340万人次,平均每日为5万人次,港人乘客和非港人乘客比例为3:7,载客量比政府通车前预算的每日8.01万少3.01万人次。
纵使是人流最多的十. 一黄金周,亦未能为高铁带来更多的人流,七天的黄金周仅得10月5日达到载客8万人次。在黄金周期间经西九龙站的出入境人数仅约51.3万人次,平均每日只有约7.3万人,明显未达到政府的预测乘客量;当中内地客占约八成达41万多人次,港人只占8.4万多人次,其余为其他访客。不过,运房局在文件中称,乘客量并未触及“乘客量上下限机制”中预期的乘客量下限,故此不需要政府或九铁补贴。
港珠澳大桥 人流旺货柜车稀
另一边厢,10月24日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开通逾两个月人流不断创新高,但车流量尤其是货柜车,却远逊政府的估算。以入境事务处公布通车首月经大桥出入境的人流计算,每日平均有6.8万人次出入境,当中3.2万人次经大桥入境,3.6万人次出境,平均每小时逾2,829人次出入境。
据08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大桥于开通初期的人流,预计每日为55,850至69,200人次,即每小时2,327至2,883人次,通车一个月的平均人数已明显达标。开通第一个月有三日单日使用人次超过10万,其中11月17日录得破纪录的10.3万人次。
虽然人流合乎预期,但车流却跟政府的估算大有距离。运房局数据显示,车流来回方向每日平均共3,101.7架次,平均每小时129.2架次;各类汽车中,以大桥穿梭巴士及过境巴士最多,合共占2,021.8架次,其次为小型客车,约1,000架次,普通货车为58.9架次;本以为使用率最高的货柜车却是最少,平均仅21架次,使用率不足1%。
08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大桥于开通初期,车流量估计为每日9,200至14,000架次,即每小时383架次至583架次;以一个月的平均数据比较,总车流只达最高预算的22.1%,比最低目标流量仍少66.3%。
学者:高估人口和经济增长
对于高铁的低客量,经济学者关焯照认为是意料中事,他指政府早年所做的人流估算,本来就高估了人口和经济增长,所以现时只是反映出事实。他指,内地近年经济增长放缓,故此高铁的回报率固然会低;而高铁希望吸引长途旅客,但由西九龙站开出往内地主要城市的班次却比预期少,对内地旅客吸引力不足;同时,前往这些城市的时间亦太长,加上港铁对旅客的行李大小有限制,故此使不少市民及旅客对高铁却步。
大桥多吸三成内地团
两项基建差不多时间落成,为何大桥的旅客人数却高于高铁如此多?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分析,高铁因车资较贵,变相令团费贵约一成,加上港铁至今未能向旅行社提供团体票务安排,故平均每日仅10至20个入境团乘搭高铁来港,“北京、上海就更加不会坐高铁来港,(车程)要八九个小时太长了,旅行团的时间很紧凑,坐飞机直达深圳,再转到香港,都只是四五个小时。”相比之下,由香港经高铁出发的旅行团,平均每日20至30团,尤其深圳北、广州南、潮汕及厦门线路最受欢迎。
永安旅游发言人说,现时每日平均有20至30团经两大基建由香港出发,与开通初期比较,增长约三至四倍,预计明年增长持续。过往部分市民怕坐飞机,现时会选择乘高铁出行,而且不如飞机会增收税项,令部分较冷门线路,如桂林、厦门、贵州及江西武功山旅行团有不错销情。
不过,永安坦言,因有其他更便宜的交通工具可代替高铁,如直通车,加上新界区居民未必选择到高铁西九龙站出发前往内地旅游,故港珠澳大桥的报团情况会比高铁较好,当中以往珠江西面中山、顺德、佛山等地的美食、温泉旅行团尤为受欢迎。
中国旅行社自由行业务中心助理总经理杨世鑫表示,现时平均每日有六至七个高铁团出发,而经大桥出境则每日有五至六个团,目前行程及安排较开通初期畅顺。
货运业界料三个月后增使用
港珠澳大桥的客量在通车不久后,屡创新高,但车流量却不似预期,特别是货柜车。香港陆路客货运输业议会主席蒋志伟认为,货运业并不似旅游业般运作,不是简单如旅客买一张车票便可上穿梭过境“金巴”旅游,货主运货回内地亦需要委托合适的过关公司,加上协调和签约需时,所以货车的数目不会在一两个月内就有显著增长。
他又提到,货物以陆路形式过境的检查相当严格,例如货物数量跟预期有差距的话,内地部门会将货物扣留数天,促使货主不敢贸然转另一个关口运货;不过,他对大桥充满信心,认为再过约三个月,货运业界会准备好,届时货柜车的使用量料会明显上升。
业主加租变减租 吸引租户
高铁客量不似预期,油尖旺区议员陈少棠称,以往租户对高铁的期望过高,但在通车后到该区的旅客并没有增加,故此渡船角的店舖生意可谓“惨淡”。他指,虽然生意没有被带旺,但部分业主却非持有相同看法,有租户向其透露,业主普遍在去年底加租三至五成,当时有不少店主因租金昂贵被“逼走”,以致出现当区有很多“吉舖”涌现。
可能业主及后发觉高铁效应消失,区内人流渐减少,主动减租。陈少棠称,曾有舖位减租五成招客。对于目前仍有不少“吉舖”,他认为,因临近农历新年,租户不够时间装修,估计至少要过年后始可改善情况。
综观而言,“一铁一桥”开通以来,似乎主要刺激旅游业及东涌零售业“受惠”,对本港经济的提振作用,目前仍未有明显成果,尤其是“天价”高铁使用人次仍落后目标,当局必须积极推动,免沦为不少人口中的“大白象”工程。
上文节录于第143期《香港01》周报(2018年12月24日)《高铁港珠澳桥开通 人流车流未如理想 基建促经济沦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