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专家袁国勇】批医生不用英语论症 斥父母代子求职:荒谬

撰文: 陈芷昕
出版:更新:

“沙士英雄”、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多年来埋首研究及教学,每每有传染病相关事宜,袁教授总会现身记者会讲解。有别于其他记者会,袁国勇一直坚持先用英语后用粤语,“港大系以英文教学,有咩理由用广东话开始,无可能!”坚持背后更有一份担忧,“我真系好担心,好多医生𠵱家巡房系用广东话(医生间的对话),你知唔知,呢样嘢真系30年前从来都无发生!”他直指内地大学已纷纷转用英语,但自称“国际都市”的香港却用广东话论症。医生转投私家医院情况严重,袁国勇直指年轻人的价值观从小学习,至入读医学院已难以改变其价值观。袁回忆小时总是自己作决定,自己照顾自己,但竟然曾经有父母代儿子向他查询工作机会,他不客气叫这对直升机父母“你叫你个囝嚟啦!”

传染病专家袁国勇向后辈分享,多年来的抗疫点滴。(林若勤摄)

“父母要揾食,边得闲理你!”袁国勇回忆,年幼时自己事情由自己处理,由洗衣服到上学揹书包都是自己负责,但至现今世代,却有家长连子女求职都代劳,“试过有父母走嚟帮个仔同我倾揾工,佢想做呢份工。我话‘搞错呀,你叫你个仔嚟啦’,简直荒谬!”他强调年轻人的将来应由自己计划,有困难可问同辈,认识朋友,“我一生人最好嘅朋友,全部都系学生时代建立。”他又透露现时仍有和前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看星。

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认为,本港医生间论症应主要以英文为主。(林若勤摄)

坚持英文有因:大部分医学期刊都用英文

谈及后辈,袁国勇直言有一担忧,因为医学文献及书都是以英文为主,所以过往医生巡房时,除对病人外,均以英文为主,“我啱啱毕业时英文同现在当然无得比,系因为长年累月讲亲病人都系英文。”袁国勇表示,即使复旦大学及清华大学亦改用英语,反而香港医生用广东话,他大感困惑地说:“发生咩事,你话自己系国际城市,现在好多会议,医生开会用广东话。我开会,我即刻闹佢!好多医生都唔想,讲讲吓讲返广东话,咁样唔好!”

袁国勇强调大部分医学期刊都是英文,认为香港不应反其道而行,医学依旧应以英文为主,他又笑指:“我唔系叫你唔好学普通话,我都学紧普通话,都讲得两咀,不过差啲咁解,好过崔世安。”

发生咩事,你话自己系国际城市,现在好多会议,医生开会用广东话。我开会,我即刻闹佢!好多医生都唔想,讲讲吓讲返广东话,咁样唔好!
袁国勇
公立医院医护人员人手明显不足,流感高峰期间更见紧绌。(资料图片/余俊亮摄)

公立医院过逼 撑填海造地建医院​

香港医护人手不足,公立医院过逼,袁国勇直指,病人伸手可以摸到旁边,难以控制感染情况,“你话林郑月娥特首填海唔啱,咁你揾地出嚟先得架,我唔识要填几多,系边度填,我唔识,但填海系需要。”袁国勇直指,香港需要更多土地兴建医院,增加病床间的空间。他强调自己绝无政治立场,只是讲“What is best for everybody(对所有人最好的事物)”。

人手不足,其中一个原因是稍有经验的医生会转到私家医院工作,袁国勇多次叹气指:“我真系好想啲后辈考虑,你做医生都系想帮贫困、有需要嘅人,你哋个个出晒去揾银,咁佢哋点?”袁又指,很多人说他们不教学生医德,他坦言小朋友的价值观由父母、朋友、老师建立,到学生已经18、9岁入医学院再教他医德,教他不要贪钱已经没有用。

我真系好想啲后辈考虑,你做医生都系想帮贫困、有需要嘅人,你哋个个出晒去揾银,咁佢哋点?
袁国勇
袁国勇指香港应该学习美国,规定医生每隔数年便需接受相关专科考试。(林若勤摄)

早前,一名逾80岁的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后患者死亡,令社会担心医生年龄。袁国勇指,香港应该学习美国最好的国际惯例,每隔数年医生便需接受相关专科考试,不合格便不可续牌,这便可解决所有问题,更不会有年龄歧视,“讲完佢哋拎砖掟我都似!”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主席刘泽星邀请袁国勇向后辈分享心路历程。(林若勤摄)

香港医学专科学院踏入25周年,医专每年邀请一位具成就、众人爱戴的人以自身故事、医学成就及人生经验,鼓励后辈。主席刘泽星今年邀请袁国勇分享点滴,鼓励年青医生及港人。他又指希望纪念创立专科学院的医学巨人、于去年因肺炎离世达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