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学收1.6万饮品盒 本地饮品商拒回收 送日本转废为能

撰文: 邓芯怡
出版:更新:

环保团体统计全港每年弃置43,000吨纸包饮品盒,碍于技术和成本问题,纸包饮品盒一直“零回收”。环团绿色力量自今年1月在10间小学试行回收纸包饮品盒,至5月已收集到1.6万个饮品盒,将送往日本再生为锅炉燃料等。另外,团体查询本地8间饮品生产商,对纸包盒回收的意欲,仅获冷淡回应。

3,500个回收纸包饮品盒,已可铺满1个羽毛球场,数量相当于香港人每30秒制造出来的纸包盒弃置量。(邓芯怡摄)

绿色力量在今年1月至5月于10间小学推行“回收‘侠’”计划,试行回收纸包饮品盒。结果,5个月间共收到近1.6万个空盒。有参与计划的陈瑞祺(喇沙)小学叶老师认为,5个月间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明显提高:“以往午膳后,垃圾桶会有大量纸包盒,现时同学都会把自动自觉它清洗好,放进回收桶。”环团会将收集到的纸包盒交本地回收商作初步处理,再送往日本再生为环保燃料,供锅炉和发电之用。

绿色力量向本地8间主要饮品生产商查询,没有生产商明确表示有计划回收纸包盒。(邓芯怡摄)

绿色力量早前联络本港8间主要饮品生产商,了解他们对回收纸包饮品盒的意向,惟得到冷淡回复。太古可口可乐以本地没有回收设施及受《巴塞尔公约》限制出口为由,拒回收纸包盒;维他奶国际集团表示现未有推行回收纸包盒的时间表,其余有2间未有正面回应,4间未有回复。绿色力量助理高级教育及项目主任林诗淇批评生产商赚取利润的同时,未有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她又指《巴塞尔公约》并不包括纸包饮品盒,生产商以此作借口拒绝回收,是不负责任行为。

环团将纸盒交本地回收商打碎,再送日本生产成“再生固态燃料”(RPF)。(邓芯怡摄)

林诗淇续指,全港每年弃置43,000吨,即约37亿个纸包饮品盒,不但占用堆填区大量空间,又花费约2000多万公帑处理,更使原本可回收再生的物料白白浪费。她解释,市面常见的纸包饮品盒,主要有铝箔盒及牛奶盒。铝箔盒物料中纸占七成,胶约两成,余下少量铝,它们可以再造成“再生固态燃料”(RPF),是低碳、少灰的燃料,可供大型锅炉及发电机所用。由于现时香港未有相关厂房处理此物料,因此只可送往日本处理。

本地纸包装饮品盒一直没被回收,不少是被丢至堆填区。(邓芯怡摄)

本地纸包饮品盒一直未有回收,但外地一早已有回收纸包饮品盒习惯,美国已有48%的纸包饮品盒作回收,日本和台湾分别有44%及30%,内地亦有一成。

绿色力量要求政府应考虑把纸包饮品盒纳入未来计划立法的《生产者责任制》当中,以立法强制生产商回收饮品盒,承担社会及环境责任;市民则可从源头减废,减少购买盒装及樽装饮品。绿色力量教育主任余健纲表示,稍后会将纸包盒的回收计划推广至社区层面,并继续联络生产商,游说他们自愿回收纸包饮品盒。

环保署回复查询表示,对于纸包饮品盒会否纳入生产者责任制,署方会持续留意最新的发展,并解释本港目前没有循环再造纸包盒的设施,因此纸包饮品盒无法在港推行有规模的回收再造。署方又指去年十月成立回收基金,鼓励有兴趣的回收商和团体申请,以加强各种物料的回收再造,惟绿色力量批评回收基金申请手续繁复,审批时间长,实际帮助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