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案】法庭画师:当年肯尼迪总统被杀案上庭 造就行业兴起

撰文: 朱幼丽
出版:更新:

美国的司法制度虽然力求公开透明,但大部分法庭至今仍是禁止拍摄及录影,虽然有些州份的法庭,在特定案件下容许审讯直播,但余下大部分法庭仍是只容许记者在庭内记录,美国因而出现了专业的法庭画师这个行业,以画像记下审讯的情景。为何志平案画下审讯过程的画师Elizabeth Williams时,谈及这行业的兴起,竟与1963年总统肯尼迪总统被杀扯上关系。

法庭画师Elizabeth Williams从事法庭绘画工作逾30年。(朱幼丽摄)
+11

抓紧时间掌握重要刹那景象

现时为美联社供画的Elizabeth Williams,被指派绘画何志平在纽约南区联邦法庭的审讯作记录。画师在庭内的待遇与公众无异,只能坐上公众席,而美国的法庭,被告都会与辩护律师团平排而坐,画师一般会选择在庭内较侧而前排位置,以便观察被告的表情。若要捕捉被告正面“全相”,更只能靠被告被带入庭的数秒钟,并即用速写记下大概轮廓以作参考。

肯尼迪总统遇刺间接带动法庭绘画业

她忆述法庭画师这行业的兴起,原来与前总统肯尼迪有一定关系。她说肯尼迪总统在1963年被行刺身亡,那时电视才刚有新闻报道,每天只是15分钟,但因有“大新闻”而增长一倍时间至30分钟,案件被带上法庭时更为哄动,惟那时才想到法庭不能拍摄,电视无法有审讯的画面,便纷纷聘请法庭画师记下审讯过程的场面。

美国甘迺廸总统在1963年遇刺身亡,间接带起了法庭绘画的行业。(视觉中国)

全美法庭画师只余下约15人

然而,随著新闻业的发展,对法庭画师的需求亦增加。Williams称在七、八十年代法庭画师可谓最蓬勃,全盛时期单在纽约就有约12至15名法庭画师,但互联网兴起,传统媒体面对很大竞争,亦少了资源聘用法庭画师,她估计现在全美国的法庭画师,大概只余下约15人。

法庭绘画是记录不是艺术

从事法庭绘画超过30年的Williams,受访时一再强调,她在庭上所作的画与艺术不同,因为她是把现实情况作记录,她作画时,也要力求捕捉法庭内真实情况。

“我是唯一在法庭内绘画的人,读者要知道审讯的情况,也只能靠我的画,故我要尽量把庭内的事都尽量记录。”Williams说。

观察捕捉动态一刻

法庭每一刻都在变,画师需要手、眼并用,Williams说首要条件是切勿紧张,她说:“当法庭绘画师的工作就是如此,没有人会停下来让你慢慢画,你只能适应这样的环境。”要掌握绘画动感图象也有少许“秘诀”,就是:“千万别看照片描绘作练习,要出外四处观察,学习捕足现场的情况”,她举例说,在咖啡室内看到别人聊天,留意他们的表情,手部姿势,身体语言等,其实都不断在发放讯息。

留意到何裁决日特别紧张

她认为观察力对法庭画师的工作尤其重要,在何志平听候裁决的一天,何出庭时仍向律师团微笑,亦有望向公众席,寻找他这几天见熟的面口,记者觉他无特别异样,甚至展露笑容,惟Williams却说:“我觉得他今天不很对劲,非常紧张和担心,有点不能言谕的感觉。”记者再细看,才发现何双手一直紧握拳头,全身崩紧,对人的微笑只属礼貌回应,绝非他心情的真实写照。

特朗普前律师科恩在纽约法院突然认罪,当日神色特别凝重。(资料图片)

画师常遇赶画压力

法庭画师也有常面对赶画压力,尤其是现在的网络世代,法庭绘画亦要配合新闻媒体。Williams便说起她上星期四被指派到纽约的一个法庭,绘画一单未有说明涉案人的案件,她到达法庭,才知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前律师科恩(Michael Cohen)突然认罪。她与在场的法庭记者一样,意识到这故非常赶急,她即定著神,观看Michael Cohen当日的情况,但她试了多次,仍是画不出满意的图象,连一张已画了大概草图的画,最终亦要放弃。

仅一小时多要完成作品

她说这并非她第一次绘画科恩,也非首次见到他失落想哭的表情,但那天她觉科恩的神情又不同了,那不是惊惶想哭的脸容,后来她干脆拿出另一张纸,试画了十多个科恩的速写头象,直至突然像“闪电”般感到受到科恩从未展露的忧愁,终于知道应如何表现他当刻的心情。Williams在约一个小时内完成整张画作,并填上颜色,拍下照片,写下图片说明,便把画作的照片以电邮给通讯社,全程只有用了一个多小时。

不同地域选画口味有不同

曾在美国东西岸工作过的Williams亦称,也察觉到不同地域对选取画作的口味也有不同,她称在西岸洛杉矶工作时,那边较喜欢“大头画”,故她会把画作特别描绘法官、被告,或是律师的大头照;东岸却不同,喜欢看到更多的法庭情况,故她会绘下整个法庭情况,包括法官、律师的互动,以及被告的表情等。

她说在何志平案中,她有收到“指示”,这是会用于外国传媒的画作,然而她开始时用了“纽约特色”全景画法,反应不很理想,故她第二次绘画时“学精”,画了何志平的大头照,该画作亦一直被多间传媒使用至审讯终结。